79文学>军事历史>抗日之血祭山河>第七百一十五章 战役结点

武汉外围的反击战也牵动着高飞的心思,说白了中国远征军存在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中国战区多争取美援物资,如同此番洗劫英国人一般,高飞粗略估计至少洗劫了英国人三十个师左右的装备,英国人在印度大部分的武器装备实际上是要转运北非战场的,而且其中还有截留和各种名义损耗扣下的美国援华物资,高飞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客气,直接帮英国人搞了一个彻彻底底的大扫除。

高飞称其为国际主义精神,对于英国人来说则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让蒙巴顿最为郁闷的是同意次计划的丘吉尔在计划出现问题之后,竟然在国会矢口否认,作为大英帝国战时首相竟然没有丝毫的担待?只顾回避责任?即便是被丘吉尔赶下台的张伯伦也断然不会如此,蒙巴顿的苦闷在于这个巨大的过失是在他的监控掌握之下发生的。

高飞公然以劫掠的行径搬空了几十座军需仓库,并且带走了非常多的库存物资的原始记录,很多都是历年储存在阿萨姆邦的联邦物资,以至于现在英军方面也无法统计到底损失了多少物资?

不过对于高飞来说,拿人钱财与人消灾的道理还是明白的,中国远征军九个师二个山地步兵旅与炮兵集群以前三角的攻击阵型向日军碾压而去,在陈纳德绝对的制空权的掩护下,以二十二个炮兵前所未有的火力密度向日军实施炮火覆盖,因为有英国人庞大的弹药基数作为依靠,所以对于外线的日军阻击部队来说,直接就是反复的炮火覆盖,坦克掩护部队冲击。

弹如雨下对于日本人来说简直是场无尽的噩梦,日军樱井省三指挥的第三十一师团与竹内宽的第五十五师团负责的是阻击中国远征军增援被包围的英印部队。抗日之血祭山河715

以往中国远征军是炮火延伸之后就开始进攻,日军也习惯了这种作战方式,但是现在弹药充足的中国炮兵用了近乎奢侈的炮击方式,就是炮火延伸之后,坦克与步兵向前推进一半,再度实施猛烈的炮击,这让措手不及的日军死伤惨重,日本人体验到了美国工业的厉害之处,中国远征军在前线势如破竹,大批的美援物资源源不断的抵达印度,给中国远征军供给后勤保障的英国人对中国远征军的弹药消耗也是惊愕不已,“高飞弹药量”已经成为了一个名词。

在排山倒海般的攻击下,山下奉文又一次痛苦的决定放弃围歼英军的战机,收缩部队以孟加拉湾的海军的支援下进行防御作战,不过在日军包围圈中坚持了一周的英军也是死伤狼藉,斯考特文斯所指挥的英印第七师、第十师、第十五师,三个部队剩余的部队连一个团都不满编,皇家来复枪第二十一联队、第二十三联队所剩的官兵不足千余人,可以说进攻孟加拉湾企图将日本人赶下海的英国人遭遇了重创,而日军则损失不超过三万余人,其中一万五千余人则是在阻击中国远征军时产生的,英印部队损失超过十二万人,日本人押着二万多名俘虏堂而皇之的撤退收缩防御,这也使得占据了空中优势的同盟国空军毫无用武之地。

日本人收缩防御,高飞自己不会去触及那个霉头,要知道淞沪战役就是在日军的舰炮射程之内的一场以我之短,击敌之长的作战,虽然陈纳德一直在计划奇袭日军航空母舰编队,但是苦无缺乏重型轰炸机和鱼雷机,战斗机所携带的航弹很难给日军航母和舰船造成致命伤害,这毕竟是航行在大洋之中的巨大钢铁堡垒,并不是那些在长江航道中的薄铁皮浅水炮艇,而且p40h战斗机携带航弹之后无法加挂副油箱,航程受到极大限制,加挂航弹之后灵活性也受到限制,很容易遭到零战的拦击。

营救出英印被困的部队之后,高飞立即指挥中国远征军后退一百公里构筑工事和防御阵地,英国人此刻如同传说中的菩萨一般,有求必应!无论是坚硬的柏木还是混凝土和钢筋,一切应有尽有,几乎是要多少就给多少,高飞也就地征召印度劳工二十四小时修建防御工事,印度人非常的懒,与缅甸人一样,这是一个非常懒惰的民族,他们甚至能够习惯英国人的殖民,缺少了英国人的压榨和压迫,他们反而容易迷失自己,简单的形容就是一个能坐着绝对不会站着的民族。

不过对付懒惰的印度人,高飞有自己的一套,大棒、皮鞭、辣椒水、老虎凳,印度劳工在高飞的教育之下变得非常勤快起来,三十多万劳工三班倒工作,英国人负责用火车一车车的将那些懒得骨头都锈死的懒骨头晕倒卡米旺这个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点上来,中国远征军官兵用皮鞭驱赶其开设修建工事,近十万缅甸日本人的支持者和缅奸分子也被驱赶到了印度,加入了修建工事的大军之中。

在中国远征军的照料之下,无论是之前懒惰得不成样子的印度人还是缅甸人,全部都焕发了精神,比那些勤快的日本人还要日本人,挑土都要小跑,每天完不成任务的直接就营地门口皮鞭伺候,逃跑的关木笼、下水牢等等惩戒方式,印度人比较听话,缅奸组织了一次规模不小的暴动,结果沈英雄用汽油桶烧热直接将缅奸绑在上面去去油腻,灵感来自炮烙的酷刑比直接枪毙还有效,工程进度又加快了许多。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一条一百五十公里,纵深二十公里的防御体系就基本建成了,中国远征军向增援而来的英印部队移交的防御阵地,无论是印度人还是缅甸人,看见


状态提示:第七百一十五章 战役结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