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抗日之血祭山河>第八百三十一章 战略大转折(五)

在日本人看来,既然俄国人能够杀光当年的中国人,那么我们为何不能杀光如今的俄国人?无非是俄国人多了一点罢了,但是如果用南京下关那种有效率的屠杀方式,最多一个月就能全部解决这片土地上的俄国人,况且俄国人的游击队一时半刻也没让日本人消停,而且日本人是就地筹措军粮等物资,俄国人拿不出来,自然就要全部杀死,俄国人如果交出去,自己也会饿死,还会背上一个通敌叛国的罪名,所以日本人选择杀光占领地的俄国人,让这里的土地成为毫无争议的无主之地的战略确实很高明,只不过手段太过残忍,但是这样的手段对于毫无人性可言的日本人以及日籍朝鲜官兵来说,根本就是小意思。|三八文学

不过此时此刻,中国青年军大军逼近山海关,冈村宁次这位中国几乎打成了光杆的总司令官带着华北的全部残兵败将整编成了五个支队,意图固守山海关这通往满洲的最后一个隘口,冈村宁次为何会败得如此惨烈,日本人心知肚明,冈村宁次手下但凡能战的部队一股脑的抽调关东军加入远东作战的序列,或者抽调给南方军。

因为日本的战时大本营与参谋本部对情报的判断是中国军的军力确实有所加强,但是中国人尚不具备发起全面反击的实力,武汉之战役后,中国军至少需要四到六个月才能发起下一个战役,也就是说打完武汉起码在1943年8月之前,中国军队不会对南京造成威胁,如果中国军队进攻南京,那么退守南京的阿南惟几之第十一军至少能够拖住中国军半年,那么日本方面有整整一年多的时间专注配合德国解决苏联,然后在集中力量解决中国事变问题,这样既有了西伯利亚的石油,又有了满蒙的矿产,华北的煤炭等等日本急需的战略资源,稳固东南亚的油田与橡胶、稻米持续不断输送的局面,并且在太平洋上撑起几道链岛绝对防御线。|三八文学

东条英机提出的大东亚圣战最为理想的局势出现了,可是问题偏偏在于现在是1943年的1月末,中国青年大军逼近山海关,武汉、南京、北平纷纷失守或者放弃,阿南惟几自杀剖腹身亡,第十一军残部与南京全军覆没,历史与日本人开了一个玩笑,1937年缺粮少弹部队建制残破不堪的中国军队在南京进行了浴血保卫战,结果几十万中国军民将血留在了这六朝古都之中。

六年之后,百万中国大军举全国之威陆空军猛攻南京,中支方面军竭尽全力拖延了一个月的时间,但是恰恰也就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国青年军所部五个军三十万大军长驱直入,让冈村宁次措手不及,战时大本营与参谋本部的判断全部都是错误的,国民政府之前的一切都是一种假象,让日本以为中国人会坐着等胜利,从不会拼尽全力去与日军血战死磕到底。抗日之血祭山河831

战略欺骗是战争中最为常见的手段,所以日本人中招也是实属正常,但是日本人可谓非常之非常不甘心,以前只有他们骗蒋介石的份,现在被蒋介石骗日本人当然视为一种侮辱。

不过,日本人哪里知道,他们当年的伎俩蒋介石早已识破了,介于国力与实力的巨大差距,所以只能姑且无奈的听之,蒋介石又不是傻瓜白痴,怎么可能完全相信日本人的话?日本人的政客是出了名的满嘴跑火车的主,首相下台组阁比biao子翻脸都快,从这一点上来看,后世的日本历届政府确实继承了大和民族唯一仅存的一点优良作风。

现在,蒋介石实力暴增,中国青年军枕戈待旦,不打得小日本连他妈妈都不认识就对不起日本人那么多的爸爸。

于是,一连串的蝴蝶效应终于引发了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在远东的日本关东军主力部队该如何自处的战略?在后世的日本总能听见一些上级痛斥自作主张的下属时会大声喝骂,你以为你是关东军啊?

关东军是以下克上和不停调遣擅自做主闻名日本陆军的部队,敢于违反军纪在这里被视为了一种光荣的行径,进入远东西伯利亚作战的关东军部队想在大本营在谋划一个总军的编制,这让裕仁天皇极为恼火,中国派遣军的惨败不正是抽调了太多的编制给关东军吗?现在关东军内部又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于是乎,退居养老的载仁亲王拖着病体一步三喘的来到了远东,医生告诫载仁亲王最多只能苟延残喘一年左右,即便是这样的病老头子都被裕仁放在了苦寒之地的西伯利亚,在冰天雪地中指挥日军作战,由此可见日本人的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了。

让载仁亲王坐镇指挥一百七十余万的关东军,裕仁天皇的意思非常清楚,你们不是要争吗?我让你们全部都白费心机,为了远东的战事硬是将中国战场和东南亚战场拖入了水深火的南方总军所辖第一方面军的十七万余人还在孟加拉湾苦苦支撑,陆军心有余而力不足,海军方面竭尽全力只能保证其不被饿死,由于中国远征军大批主力抽调回国,山下奉文是长长的松了口气,但是中国战场顿时陷入了万劫不复之地。

载仁亲王日本皇族将领,其为伏见宫邦家亲王的第十六子,少年时就曾经留学法国蒙泰堡军校,是皇族中唯一长期在日本陆军中任职的皇室成员,其曾参加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1912年就已经升为大将,并且1916年负责策划暗杀张作霖和侵略中国东北。

载仁亲王别看眼前苟延残喘,在整个的幕后决断侵


状态提示:第八百三十一章 战略大转折(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