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抗日之血祭山河>第八百五十六章 奇袭七三一(上)

莫洛托夫对于高飞来说算是一位不适时宜的不速之客,不速之客的不请自来让高飞有些头疼,德国人和日军的双向夹击之下,苏联已经岌岌可危了,日军在远东牵制住了苏军相当七十六个师的兵力,如果日军停止战略进攻的话,那么斯大林就可以抽调其中的三十五个师到四十个师的部队,投入到北高加索方面作战,让德国人的迂回作战彻底失败,最起码也能拖住德国人,与德国人拼消耗,利用严寒的冬季拖垮敌人。|三八文学

中国青年军进展确实出乎斯大林的预料,但是日本人竟然放弃整个东北,在中国青年军高歌猛进之际却集中部队配合德军之前的冬季攻势,现在又开始准备发动春节攻势,远东地区的大量机动兵力被日军所牵制,想迅速打垮日军,斯大林缺乏机动力量,过去的寒冬同样也限制了苏军的攻势,在远东日本人的小举动让苏联人感到无法理解?到底是荒凉贫瘠的远东重要?还是富饶的东北重要?或许日本人的战略部署外人是很难分析和理解的。

斯大林的密函非常简单,德国人在计划新的一lún_dà规模攻击,德国人需要三到四个月储备物资进行兵员补充和休整,也就意味着在七、八月之间将爆发一场欧洲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激战,德国人的新式坦克已经投入了实战,斯大林二型重型坦克在德军的新式坦克面前几乎是不堪一击,最为恐怖的是德国人竟然研究出了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加挂的蜂窝燃烧火箭弹,对于苏军的坦克来说简直就是一个超级杀手,因为无论是t342f76还是t342f85,以至于斯大林二型重型坦克,其的先导轮都是橡胶的,一旦击中起火坦克基本就丧失战斗力。|三八文学

开始的时候苏军不以为然,当五百多辆被击中放弃的各型号坦克更换了涂装出现在德军战斗序列之中的时候,斯大林才意识到了危机,于是坦克手们在北击中弃车之前多了一项任务,那就是彻底的破坏坦克,以防被德军利用成为战斗力。

斯大林在密函中明确指出,如果在德军发起新的攻势之前,他不能够从远东方面抽调四十师的部队的话,那么苏联很可能将不复存在,所以斯大林请求中国青年军所部必须在五月底之前击败日本关东军主力,部队挺进到苏联归还中国沙俄时期侵占之领土贝加尔湖区域,最好能够以部分精锐部队效仿缅甸印度作战之远征军,组成欧洲远征军,进入苏联对抗德国法西斯。抗日之血祭山河856

高飞了解苏军的困境,这也是他急于进攻同日本关东军决战,以吸引关东军的兵力回防东北,利用日军分兵兼顾的时机,给予日军各个击破,但是显然日军在收缩兵力继续实施进攻,这是完全出乎高飞意料之举。

莫洛托夫方面,高飞准备专机送其前往南京,这是总体战略方面的决策,自己不能擅自作出决定,蒋介石最反感的就是有人擅作决定,高飞没必要因为这些事情引起蒋介石的不快,而且现在的高飞来说,并不具备能够与蒋抗衡的资历与资本,青年军虽然高飞能够一呼百应,但是也仅仅是对日作战,真正坚决服从自己命令的部队又多少?绝对不超过七个师,这一点高飞十分的清楚,以国内现况和美国人和同盟国方面的态度,在没彻底击败轴心国邪恶三国之前,是绝对不允许中国国内方面出大问题的,而且除了蒋介石能够压制平衡各方势力之外,再无他人可为。

与此同时,哈尔滨市郊的背阴河关东军七三一部队基地之内,可谓是灯火通明热闹异常,对于基地内的七三一部队的成员来说,今夜无疑是一个值得庆祝的夜晚,上午在地下实验室七号区域之内,对一百五十名中国人、朝鲜人、俄国人集中测试了特号伤寒感染病毒和六号天花病毒,一百五十余例感染无麻醉活体解剖让几十名研究员忙得几乎晕倒,在大量的病体组织和观察记录下,两种病毒全部达到了实战标准,尤其是六号变异的天花病毒从感染发热到丧失行动能力丧命仅仅只需要不到四十八小时,而且传染性极强,一名不小心的研究员就感染了异变的六号天花病毒,北野政次少将部队长亲自下令,打了镇静剂之后将该名研究员丢进了高温焚化炉内。

北野政次作为七三一部队的部队长可谓身负重任,尤其在齐齐哈尔的五六九部队基地被袭击之后,北野政次指挥的七三一部队就当仁不让的成为了此番“灭绝”特种作战方面唯一的选择了,裕仁天皇亲自下令执行的灭绝计划的重担全部落在了他的肩头,在最初的庆幸与得意之后,北野政次也深感压力巨大。

不过所幸不辱使命,北野政次指挥下七种病毒均已达到了实战的要求,并已经开始大规模培养,只需一周时间,凭借着七三一部队数量众多的培养槽,就能够培养出足够作战所需的病毒,然后制造成投放载体用于实战。

为了庆祝这空前的成功,北野政次利用七三一部队隶属参谋本部与关东军双重的特权,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依然有金枪鱼罐头,储存有最好的清酒,自来英国的陈年威士忌,正宗的法国红带香槟。

北野政次一向是无女人不欢的主,几乎每晚都必须有人侍寝,而且侍寝的女性很多都是所谓的实验目标,先侵犯在杀害,北野政次曾经多次公开称他的行为是节约,反正都要死,他只不过是废物利用罢了,北野政次最为喜欢的还是日本女性,作为七三一部队的部队


状态提示:第八百五十六章 奇袭七三一(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