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抗日之血祭山河>第五百二十七章 仙台师团惨况

湘北的冷是一种让人透骨从内往外的冷,日军士兵吐着哈气握着冰凉的三八式步枪穿着翻毛皮鞋迈着整齐的步伐在炮火的掩护下如同浪潮一般在中国守军阵地前五百公尺分散成散兵进攻波次,三到五人一组,成前三角队形,这是日军最经典老套的战术,而中国军队恰恰则最吃这一套。

日军的炮兵刚刚停止炮击,中国军队反击的炮声就响了,中国军队的炮火非常急促、凶猛和精确,应该是预设的密位和区域,而且中国军队在炮火停止之后步兵就快速的从两翼出击,双方绞杀在了一起,神田正种得到消息的时候第二次进攻又被对手打得落花流水,四百多名帝国官兵躺在冰冷的土地上一动不动,大约相同数量的中国军人也倒在了旷野中,中国防御部队频频出击的战术并不多见?

这完全是一种舍生忘死的激战,中国军队的炮兵多为七十五毫米口径的山野炮,所以他们每次的炮火支援只能持续二分钟就必须快速的转移炮兵阵地,但是即便是这短短二分钟,也带给帝国官兵非常严重的伤亡。

二次进攻之后,神田正种从得到的中国军人的尸体上得到了对手的一些资料,荣誉一师,师长郑洞国,此部队是由南京突围战伤归队的老兵组建而成的,难怪一看到第六师团就如同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福临铺杀得天昏地暗之际,高飞在恩施也微微有些坐不住了?吉本贞一的第二师团与泽田茂的第四师团并未出现在赣北、湘北、鄂南三个方向?这更加确定了高飞的判断,日军一定采用了那份国府蒙事骗钱的假地图想搞一个大偷袭,不过开战已经八天了,赣北、湘北、鄂南三个战场相继打响,但是似乎都没有日军这两个番号的部队出现?进入山区搜索的山地步兵第一旅与第二旅也未有与敌遭遇的情报传回?抗日之血祭山河527

日本人这到底是怎么了?冈村宁次到底打得是什么小算盘?高飞甚至第一次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质疑,因为毕竟历史也发生了一点变化,比如在高安阻击日军的第三十二军在历史上伤亡惨重,但是依然集中兵力配合第七十四军进行反击,击退占领高安之日军。

而现在的情况是第三十二军全员成仁殉国,反击是由第五军主力与第七十四军共同完成的,之后第五军的荣誉一师又急调长沙,如此奔袭部队早晚会被拖垮,指挥官在地图上指挥作战,但是下面的官兵却是在真实的环境中执行任务,泥泞不堪的道路,空中的日军轰炸和扫射等等都是不利因素,如果荣誉一师急调不及的话,那么薛岳的战局就会更乱,这纯粹是一场消耗弛懈之战。

高飞哪里知道,实际上吉本贞一指挥的日军第二师团碰到了更大的麻烦,从信阳先后出发的两支部队一头扎紧了神农架的茫茫大山之中,地图中的参照物与实际不符,之前抓获的猎人和向导杀了几批也没有成效,指南针乱转个不停,即便是白天一抬头也只能从树冠的缝隙看到一缕阳光,大部队的开进尤其万分艰难,进入群山的第三天部队就彻底迷失了方向。

吉本贞一认为是向导和猎人在作怪,连杀了几大批都没有办法,甚至连翻译官都被质疑是同伙杀了几个,吉本贞一哪里知道山民最熟悉的不过是其附近的一块地方,谁没事回去横穿什么神农架?山民和猎人、采药人是为了生存,他们可不是什么探险家,也看不懂那份假地图,没有四、五十天的时间怎么可能完成?

吉本贞一知道恐怕自己将要为自己的狂妄付出惨痛的代价了,作战计划是他本人下命令制订的,在地图上的崇山峻岭之间画出了一条非常漂亮的穿插曲线,用最短的距离,最少的时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现在中国军的背后,然后发起突然攻击,协同随后抵达的第四师团,会攻重庆逼迫中国政府投降。

当然了,这是吉本贞一本人美好的期望,但是现实无疑是十分残酷无情的,携带了十天的粮食眼看见底了,茫茫大山还彷佛没有个头,进入丛林第七天无线电台也受潮失灵了,向回派遣的通讯兵一批接着一批全部鸟无音讯,病倒、被毒虫叮咬、中毒的官兵比比皆是,野战医院的医生几乎是素手无策的让伤病员在哀嚎中死去,开始的时候第二师团还坚信十天一定能够横穿神农架突然出现在中国军的后方?

不过现在第二师团已经没有人在那么的乐观了,地图上的山坳是万丈深渊,地图上的河谷是高耸入云的山峰?找不到参照物,向导无法发挥作用?很多小路部队攀爬起来极其耗费时间,途中官兵因为耗尽体力出现的伤亡比比皆是,开始的时候一天能前行二十七、八公里,但是现在每天只能前行三、五公里,这已经是部队前进的极限了,昨天通过一道山口竟然用了整整一天,看山近路遥远这句话的含义现在吉本贞一是在清楚不过了。

之前认为自己准备得非常充分,现在进入这群山之中才发现原来什么都缺乏,不会引火烧热水而直接饮用自然环境下的生水就倒下了几百人,其中还有吉本贞一最为看重的一个大队长山口乃。

而吉本贞一并不知情的是原本计划跟在其身后的泽田茂指挥的第四师团根本没深入神农架,第四师团在群山的边缘晃来晃去,第四师团有着非常充分的借口和理由,该死的支那向导要骗他们进入绝境,幸而被识破。

所以第二师团派出的通讯兵根本找不到跟随在他们后面


状态提示:第五百二十七章 仙台师团惨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