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抗日之血祭山河>第五百三十一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二)

当大幕拉开时,你不知上演的是喜剧还是悲剧!高飞记不得是哪位诗人曾经吟唱过坎坷的命运。

何为名将?恐怕在中文汉字之中解释的意思有很多种,但是最多的都是赞扬之意,不过名将也有鲜为人知的另外一面,比如名将都有一个极大的缺点,那就是刚愎自用,这是绝对权力导致的所谓问题之根本。

薛岳作为陈诚的爱将无疑将此发扬到了极点,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听不进一点儿别人的意见,薛岳的第九战区分为甲、乙、丙三个集团,湘北战场的为关征麟的第十五集团军、杨森的第二十七集团军加上增援而来的第五军所部,原本的态势还算有利,但是既然军委会决定反击,那么薛岳自然也要在陈诚与蒋介石面前大显身手,新一军也加入战团,但是却不归他薛岳指挥,这一点薛岳十分明白,之前自己使用新一师已经失去了老蒋的信任,拿老蒋的嫡系中的嫡系血拼,如果不是陈诚保自己,恐怕即便是南昌大胜,他这个战区司令长官的位子恐怕也不保了,所以对于高飞和新一军薛岳已经是有了些顾忌。

要赶在新一军主力抵达之前大体结束战斗,我让你高飞摘不着果子,虽然也有变相抽蒋介石的嫌疑,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你高飞无能,自己来摘果子没抢到肉吃就怨不得别人,而且也不能让你风风光光的摘了去。

薛岳立即调整部署,将刚刚完成整编的第十军会同第七十四军抽调出来,改为增援汨罗江一线,但是战区参谋处的处长赵兴昌却认为以第三十七军和第二十六军所在位置过于突出,日军还有预备队尚未投入作战,第十军与第七十四军运动到位还需要四至五天,不如让第三十七军与第二十六军先行撤退下来,让第十军与第七十四军在浏阳河南岸构筑阻击阵地,时间上与第三十七军和第二十六军抵达时间吻合,同时拉长了日军的后勤补给线,日军也疲惫不堪战斗力锐减,四个军合力痛歼深入我军腹地之顽敌。抗日之血祭山河531

赵兴昌是浙江奉化人,黄埔六期毕业,三十四岁如日中天的少将处长,其的战略眼光非常精准,但是薛岳却认为日军既然要撤退怎么还会进攻?对于赵兴昌的作战计划置之不理,认定还任然要执行自己当初的作战计划,赵兴昌则显得非常无可奈何,薛岳此人心胸十分的狭窄,自己多说难免惹祸上身,要知道敌我军情是在根据双方的部署在不断变化的,现代化战争中攻守双方的转变是非常之快的,冈村宁次又是用兵多年的老手,一旦我军出现破绽,冈村宁次其有放弃之理?第三十二军与第九十五师就是明摆着的例子,如果薛岳同意两支部队节节阻敌,又怎么会最后落得全军覆没?折兵数万损将多员?恐怕薛岳此刻心底也是十五个桶打水七上八下,等到战后lùn_gōng行赏的时候万一委员长不饶他薛岳该如何?

薛岳又一次独断乾坤之下,一份密电随着电波发射出去,高飞在留下山地步兵二个旅继续警戒之外,新一军主力日夜兼程向长沙方向运动,目标是福临铺当面之敌的日军第六师团,高飞一直有一个遗憾,那就是未能在中国战场上全歼南京下关大屠杀的罪魁祸首的第六师团全歼于中国的土地上,不让一名凶徒逃走,泱泱华夏从来就不缺埋葬侵略者的土地。

1940年1月10日,清晨时分,日军第十一军情报科特情班的参谋井下中佐头重脚轻的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走出了几步被拽了一个跟头,才恍然发觉自己的耳机竟然忘记摘下了,于是在旁人的搀扶下爬了起来,井下中佐脸色苍白的进入了冈村宁次的指挥部内,同样一夜未眠的冈村宁次瞪着通红的眼睛望着这位似乎根本没敲门的家伙?

井下中佐甚至连敬礼都忘记了,直接将一张写满日文、中文和符号的纸递给了冈村宁次,冈村宁次看过之后倒吸了一口凉气?一脸震惊的起身对井下中佐深深的弯腰鞠躬道:“太感谢您了,本司令官预祝你成为此次战役中第一个受到功勋嘉奖的人,我要向派遣军方面推荐你回国接受天皇陛下的授勋,但是现在我命令你必须去休息!”

“是!”井下中佐敬了一个军礼随即咕咚一声晕倒在地,冈村宁次截获并且破译了第九战区的密码电话,获悉了薛岳的全部部署情况,可以说是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部频繁发报所致,又没根据规定更换密码与频率,所以重要情报遭到日军的截获和破译,第九战区的军事部署行动就等于全面暴露在日军之下了。

自从南昌保卫战取得胜利之后,实际上历史的走向已经出现了转机,或者说向着更加不可预测的方向发展了,此番日军冈村宁次仍然被重用并且组织的第一次长沙攻略与历史上的长沙会战有着天壤之别,如果国府不计划全面反击的话,日军可能已经开始准备进入战术撤退转移,而情报机关当加强情报监测而并非投入全部力量监听和破译,历史上日军曾经在第二次长沙会战时破译了中国第九战区的密电,打了薛岳一个措手不及,显然鬼使神差的使得日军的密电破译完全的提前了?这一切都是人所不能与之抗衡的。

如果薛岳赞同赵兴昌的作战计划,那么日军在湘北主战场上似乎就陷入了无计可施的境地,唯一能够做文章的只有赣北南昌方面在大唱空城计的卢汉滇军的第一集团军,而在赣北战场上却有日军第三师团与第一零一师团,并且配属第三十一混成旅


状态提示:第五百三十一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