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抗日之血祭山河>第六百零一章 坑蒙拐骗(上)

日军进攻菲律宾的行动可谓十分迅猛,而美国人方面却显得应对乏力,美国驻守菲律宾的空中力量放弃了主动出击的大好机会,最后导致全部被击毁在地面上,而海军则落荒而逃,美国海军逃跑的技术和运气远远比英国人强很多,英国人的远东舰队被日本的联合舰队给予了歼灭性的打击,水面舰艇几乎全部损失殆尽。

在菲律宾陆国仁在马尼拉的抵抗也遭到了美国政府方面的谴责,因为在持续一天的交战中日军驱赶了超过二十万菲律宾人为他们趟雷区,其中的七万多人当场毙命或者在陆续的二日内重伤不治,马尼拉城几乎成为了一座死城,到处都充满了腐烂的味道和气息。

陆国仁的阻击行动在高飞看来无疑是有些冲动,年轻人渴望战斗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才是根本,现在恐怕日军在消灭美军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开始大规模围剿陆国仁的游击队了,游击队的生存法则并不是战斗,而是牵制和袭扰,生存发展才是游击队的第一准则,陆国仁在马尼拉的行动虽然打击了日军,但是却违反了这一准则,日后必然将要付出一定甚至惨重的代价,都是可想而知的。

撤退到巴丹半岛的麦克阿瑟将近十万美菲军集中在这里,准备同日军展开持久战,本间雅晴指挥的日军主力开始进攻巴丹,日军原以为巴丹半岛最多只有三万名美菲联军,自己进攻的炮声一响,他们一定会转身就跑或者举手投降。

不过老天似乎并没有太照顾日本人的想法,总攻击开始打响之后,美菲军不但没有转身就跑,反而一猛烈的炮火压制日军的炮火和进攻,随即以全线出击的反击架势对日军猛扑过去,交战当天就把担任主攻的日军大野联队和南一联队几乎消灭干净。抗日之血祭山河601

万分震惊的本间雅晴不得不下令停止对巴丹的总攻击,狭窄的地形根本无法展开兵力,美军又占据地形和火力方面的优势,如果强攻部队的损失必然十分之大,本间雅晴认为加以时日围困美菲联军效果也许会好些。

但是,日军战时大本营对日军在菲律宾的攻势受阻颇感意外,不得不把国内惟一的总预备队第四师团派遣到菲律宾增援。

不过日本人和美国人都遇到了另外的一个大麻烦,在菲律宾作战的日军有超过二万人左右染上了疟疾、痢疾,拥有战斗力可以参加战斗的战斗员不足万人,新增援来的第四师团在马尼拉以防疫为借口驻足不前,而麦克阿瑟并不知道这一情况,他正在为自己部队也超过七成战斗兵员患上疟疾而极度焦虑。

美国政府为避免麦克阿瑟被日军俘虏,便命令他把军队交给温赖特中将指挥,派他前往澳大利亚,担任准备新成立的西南太平洋地区盟军司令部总司令。

至此,高飞知道盟军在东南亚的行动已经不可避免的遭到失败了,军队是人员密集型的群体,疾病造成的非战斗减员甚至要超过惨烈的战斗。

而进入缅甸抵达密支那的高飞却迟迟没能与英国方面驻缅甸的司令官劳伦特取得联系,据说劳伦特中将回国休养,而接替他的韦维尔中将则还没从重庆启程?高飞自然知道英国人在玩什么把戏,让高飞无比愤慨的是日军已经兵临城下了,英国人竟然还在考虑如何削弱已经国土沦丧大半的中国的国防实力?中国在远东的崛起不符合英国的国家利益?

真是活该英国远征军在敦刻尔克被德国人全歼,以至于英国人失去了历史上作为反击主力的精锐部队,日军在诺门坎与苏联打了一个平手,一系列的蝴蝶作用的放大和连锁反应之下,美国人很可能自导自演了一场苦情戏,然后挽着袖子加入战团准备先解决亚洲肆意妄为大肆扩张无度的日本。

历史上先欧后亚的美国决战政策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这是英国人非常不爽的事情,那就是中国被与其放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上,这是丘吉尔最不能容忍的事情,英国殖民中国近百年,一直将中国视为与印度相同的劣等民族的存在,现在国际大势突变,往日杨帆破浪的大英帝国狮子被德意志雄鹰堵在家门口一顿暴打,危在旦夕的求救,英国人什么面子都没有了。

所以,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在东南亚战局最紧张的时刻,非但没有向远东增派一艘舰船,反而抽调新远东舰队主力准备返回大西洋,1941年的下半年,太平洋局势紧张极度升级,作为对日本的威慑力量也根据大西洋宪章的要求,英国皇家海军向太平洋派出了新服役的无敌号航空母舰、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反击号战列巡洋舰以及四艘驱逐舰组成的新远东舰队,与由赫赫有名的重型战列舰厌战号担任旗舰,另有四艘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火考验的老战列舰和、竞技神号、可怖号二艘航空母舰以及八艘巡洋舰与驱逐舰汇合,共同组成新远东舰队,随即被英国海军部命名为z舰队。

但是由于可怖号一直不断出现机械故障在印度维修,无敌号航母触礁,竞技神号被调回本土,实际上詹姆斯萨默维尔海军中将率领着这支英国庞大的远东z舰队,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的船坚炮利,没有任何空中掩护的远东舰队对于日本人来说就是餐桌上的一块肥肉。

东南亚战局突变,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倾力而来,丘吉尔决定远东舰队主力突围,但是密电遭到日军破译,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反击号战列巡洋舰以及全部的战列舰与


状态提示:第六百零一章 坑蒙拐骗(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