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青春校园>中华勇夺世界杯>第二百三十九章:中德之战:全面上风!

现在,佩林抱着手看着舞台中央的陆逐虎,眼中毫不掩饰的欣赏。

头、肩、背、胸、膝、腿、脚,几乎所有的部位都可以像手一样灵活!让足球运行出他希望的轨迹来!

也许这就是史书上描写的所谓“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吧?

“球终日而不坠”!

高太尉真是有“良心”的前辈啊!

于此同时,场边正在进行一场关于高太尉的讨论……

……

此前采访过杜成的记者还想继续去找新的采访对象,却被杜成拉住了:“还采访个什么呀,你们就是现场采访了回去不还是胡说八道,现在这个机会这么难得,不如留下来看球,多好……”

记者有些犹豫:“可还有领导盯着呢……”

杜成显得洒脱:“别管什么领导了,你们领导现在也在看球,妥妥的,根本没时间管你——要知道,连最大的领导现在都在看球呢……”

记者一想有理,干脆和他挤一挤,坐下了。

看到陆逐虎在高手林立的德国人中间游刃有余的表演,看台上杜成和朝廷台记者两个人都觉得心情倍感轻松,两个人还聊起来了。

“你看陆逐虎这技艺高超的……像以前中国队的谁呢?”

“郝海东?范志毅?李毅?——呃,恐怕都不像,那些人也没有他这么花哨……”

盘点了中国队历史上所有的大神,二人觉得都不像。——难道这小子还要做一个开山宗师了?

结果杜成竟然“答对”了这道问题:“你看像不像高俅呢?哈哈!”

记者:“……”噎了一会儿。

说起高太尉,又想起网上说的“高俅退役,中国足球一蹶不振”的笑话,杜成不禁冒出一个“奇妙”的想法:如果高俅生活在现代,他要是参加世界杯,会有怎样的表现?

杜成的论调是:高俅踢了一脚球就被宋徽宗看上了——端王府中不缺技艺高的蹴鞠者,高俅踢球能让端王看上,说明高俅的足球水平非同一般吧!

而且中国踢球两千年,就他最出名,怎么也是一个顶级高手——球王那种级别的吧?

对此,记者同志只能笑着给他科普:假如高俅在当代,他根本成不了球王,那种踢法——搞不好只能在地铁站们口卖艺呢!

“原因很简单,一是宋代蹴鞠,球比现在的小而轻,更好控制。宋代的蹴鞠是以玩球为主,以停球时间长、球在身上不停环转为最高技艺。现代足球,以速度著称。所以需要很好的体力;拼抢凶猛,所以需要很好的力量,”

“二是,宋代用球门间接比赛的足球场地、球门与现代足球完全不同,宋代足球场地比现代足球场小得多。由于场地小,比赛以传球为主,很少跑动,更谈不上速度,特别是双方隔着球门比赛,根本没有身体接触。相比之下,现代足球场地大,进攻防守需要不停地跑动,球门在地上两端,又允许合理冲撞,因此身体接触相当大,踢球的时间也长,体力差一点点都不行,所以宋代蹴鞠与现代足球是两个概念!”

“高俅是以踢没有球门的“白打”为主,虽然他能用肩、背、胸、膝、腿、脚停球、踢球,能使球在身上终日不坠,那也就是一种弄丸的玩艺,在现代足球场上,凭高俅那个虚胖的体力,20分钟就要把他累死,凭他那两下弄丸的球艺,半场可能都过不了,要与德国人比赛,要不了2分钟就要被德国战车碾死,就高俅那花花公子的身体,碰上非洲雄鹰,人都要被撞飞多少回!”

“何况,现在也没有哪个总统会像赵佶那样,把一个街头混混、书童、仆人留在身边踢球吗?”

对于自己有理有据的回答,记者觉得自己学识非常渊博,现在面前这个呆萌的年轻人一定会尽情地崇拜我了……

杜成翻了翻白眼:“我不就是抛了个话茬,你跟我解释那么多干什么,你们这些人就是酸,聊个天都聊不起来……”

一句话就把记者噎死了。

……

但实事求是地说,他指出的那些问题就不是事实吗?

不过在陆逐虎的身上就不是问题!

球的大小、轻重——陆逐虎此前就受过球王李惠堂的“椰子”“柚子”特训了,椰子都踢得动,不用说皮球了……

至于身体对抗……你认为陆逐虎会怕这个吗?

所以获得高太尉的球感就是现在对他的极大的补充!

尽管可能损伤了他的杀伤力。

……

这些佩林也考虑过。但他却不怕这样做会出漏子——因为他对陆逐虎有信心!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陆逐虎的“虚张声势”让朴实的德国球员都觉得陆逐虎成了最难缠的对手,所以反而陆逐虎在做无实际意义的动作时,他们都当做杀招去防。这是惯性思维的作用了。

但是这就让其他队友获得了发挥的空间!

其他人能在宽松一点的环境中,逐渐找到状态!

在所有人都把注意力放在陆逐虎身上时,中国队其他人的能力却正在显露……

……

从门将开球开始,已经说过,王大镭其实是“诺伊尔”——观众们看到王大镭只是简单地将球传给了张林鹏,没有什么不寻常的地方。

但是张林鹏现在其实是蒂亚戈席尔瓦!

正是佩林在三四名决赛中获得的!

在他旁边的于羊,实际是巴西另一名中卫,蓬蓬头大卫路易斯!

也许这两个人的组合被人吐槽得也不少


状态提示:第二百三十九章:中德之战:全面上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