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穿越重生>穿越之特种兵:云的抗日>第739章 血战台儿庄(七)
批火炮发挥作用。濑谷支队的炮火相当猛烈,这种情势下,为了避免学一旅伤亡过大,他只能宣布部队先行规避炮火,而这样一来,除了紧跟坦克部队的那一个营,学一旅其它部队就和坦克部队脱节了。“轰”的一声巨响,几个战士倒在了血泊中。郭幕仪在装甲车里看到这一幕,睚眦欲裂,抓起步话机怒吼道:“给我联系左安全,他在干什么?!”

没有人回应他,通讯装甲车被炸坏了,里面的几个参谋无一例外的倒在了血泊中。

左安全在干什么呢?他满头大汗的看着远处不时腾起的烟火、听着震耳欲聋的厮杀声,迟迟不敢挥手下令发炮。

距离太近了,双方将士已经完全纠缠在一起,这一炮下去的后果,很可能就是将敌我双方交战官兵一起炸死。这种事他实在做不出来。

忽然,“咄、咄”的炮声响起,几十个火球从西方呼啸而来,狠狠的砸进坦克部队和学一旅的结合部——巨大的火球腾空而起,他看见几个战士被爆炸的气浪掀起,然后狂风中的树叶一样被抛散了。

“是濑谷支队的炮兵!”营长耿长安说道,一脸的激动。

左安全怦怦乱跳的心终于平稳下来,他忽然觉得自己刚才的犹豫不决或许是一件好事。如果能将濑谷支队的大炮摧毁的话,那么台儿庄正面战场就没有能威胁到坦克部队的日军部队了。他跑到一门150毫米口径的榴弹炮旁边,对站在那里的迫击炮排的排长蔡宏光说:“蔡大炮,快,掉转炮口,目标,正西方的濑谷支队炮兵阵地。蔡大炮,有没有把握一击中的?小鬼子炮兵部队很厉害,如果你们不能一击中的就可能永远失去机会了——明白我的意思吗?”

蔡宏光很讨厌人喊他蔡大炮,哪怕这个人是大他很多级的左安全。蔡宏光是原29军的一名炮兵排长,但是其打炮的水平却是连宋哲元都有所耳闻的,而他到了学兵军以后之所以没有得到晋升,甚至还沦落到了迫击炮这种半吊子炮兵部队,就源于他的大炮脾气。

学兵军刚开始组建自行火炮团的时候,李铁书是有意让他去担任一个营长的,可是考虑到他大字不识一个,根本无法适应现代化的自行火炮部队,所以善意的安排他去军校进修。蔡宏光害怕学习,硬着头皮去军校进修,结果才上三天课就惹祸了。上课睡着的他被教官点名批评以后,觉得丢了脸的他竟然和教官干上了,一拳头下去砸掉了年轻教官的两颗门牙。这事闹得很大,连欧阳云都惊动了。李铁书没有办法,只好将他放回了原部队,结果本来是山炮连连长的他被降了一级不说,还调到迫击炮这种半吊子炮兵部队去了。

听了左安全的话,蔡宏光只斜睨了他一眼便大声朝手下吆喝上了:“角度15°,方向正西——快,王麻子,你小子手脚也太慢了吧!那边,那边,别只管你手上的,把所有的炮都调好了……”整个炮兵阵地开始回荡起他一个人的叱喝,原迫击炮排的学兵们紧张的忙碌起来,左安全带人跟着帮忙,五分钟以后,便将所有的炮口都朝向了同一个方向。

蔡宏光还是有点激动的,这从他下令发炮的声音能够感觉得出来:“打——”随着他一声断喝,几十门火炮几乎同时被拉响了。

“咄、咄——”几十个火球被送离火焰腾腾的炮口,拖曳着绚烂的尾巴向濑谷支队的炮兵阵地砸了过去。

开战伊始,安腾利吉就失去了和炮兵部队的联系,这让他一度十分担心其安危。猛然听见熟悉的发炮声,他从战场上转移开视线闻声望去,脸上已经不自觉的浮上了微笑——他理所当然的以为,这是原田对于发现了敌情,开始利用重炮轰击支那战车了。

华北方面军各部队史无前例的一列配备重炮部队,除了考虑到攻坚的需要,再就是为了应付可能出现在徐州战场的学兵军战车部队。华北方面军高层的这一考虑,现在看来是多么睿智啊,这让安腾利吉败坏的心情舒缓了许多。不过,当炮弹飞行轨迹偏离他预设轨道的时候,老鬼子一颗心完全沉沦了下去。

都是老行伍了,光是听声音就能够判断出炮弹的落点,别提现在这么明显的飞行轨迹了。太明显了,这炮弹不是砸向千米以外的支那战车部队的,而是落向了不远处的濑谷支队的炮兵阵地。

这是台儿庄战役的又一个拐点,在矶谷师团迟钝了一个半小时才决定支援台儿庄的情况下,蔡宏光利用自己熟稔的火炮操作技巧一轮齐射就摧毁了台儿庄日军对继光型坦克的最后一个威胁。

濑谷启接到安腾利吉的求援以后,飞快的分析了一下战场形势,随即作出决断,留下两个大队的兵力应付西门反击之敌,其它各部队立即增援西北门,他警告手下:一定不能让支那人切断己部和第5师团的联系,不然有被分割围歼的危险。同时,他亲自跑去炮兵阵地,指挥手下开始寻找支那人战车位置。

学兵军的继光型坦克给予日本人的伤害太大了,每当这种钢铁怪兽出现在战场上,日军的士气便会陡然的降低一个档次。

“事实就是这么残酷啊!皇军仗义横行支那的攻坚利器现在居然成了支那人的最强武装,这对于那些一味追求舰船巨炮的高官们是不是一种讽刺?!”当炮兵指挥官佐藤右兵卫兴冲冲的来向濑谷启汇报,已经发现支那战车位置的时候,后者正在若有所思着。

“那还犹豫什么,赶快炮击。


状态提示:第739章 血战台儿庄(七)--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