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大道问鼎>第八十三章 一人即一方
>七夕再度变更了几句话,又道:“那么,你认为承渊为何用如此隐晦的方式?”

荀观一字一顿道:“筛选。”

他神色有些复杂,“承渊在向有能力做出推断的势力发出邀请。其一,便是我们岳麓书院。”

仅仅是岳麓书院,而非书院所属的武宗。

荀观沉吟道:“一定还有后续。我等他便是。”

话刚出口,他便是一怔,意识到自己这句话已然掉入了承渊画出的那个圈。但纵使意识到了又如何?

荀观摇头一笑,“不愧是承渊。我等他便是。”

他说了两句相同的话,涵义却绝不相同。

七夕对此没有回应,转而道:“再确认一处。你倾向于——承渊并非九代?”

荀观点头又摇头,解释:“更应该说‘九代’远不足以形容承渊。”他郑重道:“我刻意将承渊与‘九代’一词区分开来,是为了提醒自己千万不能被过去的认知所局限。”

也是为了提醒更多的人。

“大胆的推断。”用词的变换代表着“虞”本人的认可;她借七夕之口说了最后一句话:“辛苦你了。”

荀观还以一礼。

他抬头再望了眼空中血红的文字,轻声道:“七夕,收起来吧。”

……

在整个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帝启——暂且就把他对应为中洲的那个陆启明吧——他究竟扮演着那

(本章未完,请翻页)一种角色呢?

当眼前血色的文字重新凝聚成一枚毫不起眼的玉牌时,荀观却望着陆启明相关的信息出神。

骄傲孤僻如承渊,深不可测如承渊,居然会选择冒充另一人的身份,这本身便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而无论是承渊还是灵盟,对待这位陆启明的态度都太过**,自相矛盾之处不计其数。

时而杀,时而不杀。时而护,时而又不护。

看不透。

——荀观不得不这样承认。

他之前并没有针对陆启明说很多,并非是不重视,而是因为他完全无法确定。陆启明是什么?灵盟的弃子??突破口?陷阱?

这个人被他们忽略得太久太久,以至于如今来看,几乎一无所知——那些谁都能看到的资料有什么用?荀观需要的是内在的真实。

剑道便也罢了;荀观看出他剑道已绝,在秘境之外不足为惧。但血榜榜首——他究竟是凭借什么?

一旦等陆启明真正被证实了帝启的身份之后,那血榜榜首的含义就预示着,他的危险程度根本不比承渊低!

这么危险的人物,同时出现两个?

荀观神色数变,最终还是压下了让七夕亲自去中洲接近查探的想法。

时机尚未至。

……

荀观最后让七夕展开了关于谢云渡与龙安澜的玉牌。

谢云渡的信息与上次并无变化。荀观想着谢云渡与陆启明的关系,眼睛微微眯起——这或许不是坏事。

但这个念头只在脑海一掠而过。如非走投无路,荀观一点也不想利用谢云渡去达成目的。

荀观将目光转向龙安澜——她是在黄金树秘境中与陆启明有关的另一个重要人物。

她曾与陆启明近距离交战,不可能没有丝毫发现。但是那日之后,龙安澜不问外事直接闭关——这倒与她一贯武痴的风格符合。而昨日刚刚更新的消息显示,她已突破至小奥义巅峰境界后,竟选择继续闭关。

龙安澜想做什么?直接化凡?

荀观皱眉。不过龙安澜毕竟算是相对知根知底的人,继续关注便是。

“七夕,全部收起来吧。”

……

两人自勾玉阁返回时,夜幕已经降临。

岳麓书院时常是很宁静的,尤其在勾玉阁附近。

荀观与七夕一前一后走着,又一次路过了之前的那片湖。

“公子。”七夕在荀观身后唤道。

“嗯?”荀观回头看她。

“我能感觉到,公子你心里有些难过。”七夕认真又不解,轻声道:“公子明明了解了那么多重要的事,为什么……”

“仍不能算了解,推测而已。”荀观下意识地把用词纠正准确,然后自己倒先笑了。

他继续向前走,道:“凭心而论,我并不想这样推测。”

七夕跟上,不假思索道:“公子不想,就不说。”

“不,七夕。你误解我的意思了。”荀观声音很温和。他微带叹息地解释道:“我只是看到第三个衍纪的悲剧即将重演,却无可奈何罢了。”

七夕回想着书中那一段遍布杀戮的、血骨铸就的历史,隐约感到了冬日未彻底散去的寒意。

荀观沉默了一会儿,低声道:“这次,会更不留余地吧。”

七夕望着他的侧脸,忽道:“公子,在你心中,他们都是错的吧?”

没有回答。

(本章完)

.


状态提示:第八十三章 一人即一方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