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逆水行周>第一百七十三章 火轮船?

靠着烧煤航行的火轮船,已经在黄州长江水域进行了不公开的试航,载重量四百石,在逆水的情况下,能保持航速在十五里左右,持续航行十个小时。

这些数据,是李德林昨日才从天子口中得知,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杀手锏,他才有信心在今日的政事堂辩论里,说服尚书令李允信认同朝廷发行公债。

而对方,也知道火轮船实用化意味着什么。

一个成年人在平地行走,每小时大概能走十二里,以此看来,火轮船逆水航行的速度快不了多少,还要烧煤,感觉没什么意义。

但这船能在大江之上逆水行船,以时速十五里连续航行十小时,载着四百石的货物日行一百五十里,而人,长途跋涉一日也就走三十到四十里,这也是驿站间距多为十五到三十里的由来。

逆水日行一百五十里(持续航行十小时,平均时速十五里),是火轮船投入使用后不亏本的最低要求,这个数字,是综合多方因素所得,所以成了火轮船能否实用化的标准之一。

现在,终于达到了。

有这样不耗费人力、畜力、粮草而只是烧煤的船只,无论是长江、黄河、淮水还是其他河流及运河,漕运和航运的成本必然明显降低。

李德林知道这其中的意义有多大,以打仗而言,陆路运输十斛粮食到前线,一千里距离,到终点时一般只剩下二斛,其他八斛被运粮的青壮和马匹吃了。

水运稍微好些,但成本依旧不低,尤其逆水行船需要大量人力,而这些人同样要消耗粮食。

但只要有了火轮船,粮食运输途中的消耗就会大大减少,因为火轮船烧的是煤,所以除非沉船,否则粮食起运时有多少,抵达目的地时就依旧有多少。

这样一来,河北、河南、淮南、江南的粮食输入关中,靠着火轮船来运输,半路上的消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意味着朝廷收入会大幅增加。

与此同时,朝廷向特定方向用兵时,粮草消耗也会变小,同样数量的粮草,可以保障更多的军队出击,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并朔地区。

从关中起运的粮食,装在火轮船上,然后火轮船经由黄河入汾水,沿着汾水一路北上抵达晋阳卸货,这段路程可以省去许多消耗,官军从并朔地区出击草原,粮草会更加充足。

以此类推,当火轮船真的实用化,大规模投入漕运、航运后,许多问题就不再是问题。

火轮船,可是自古以来从未有过的利器,可以极大地增强中枢对各地的控制,加强各类物资转运,以及支撑更多的军队实行大规模开边。

李德林没有想到,自己一大把年纪了,竟然还能亲眼目睹一场惊天动地的变化。

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人生七十古来稀,年逾七旬的李德林,本来数年前就已经快不行了,不是身体有恙,而是因为宦海沉浮多年,一直不得志,眼见着就要郁郁而终。

但他时来运转,得人赏识,给予重任,前途又有了。

眼见着自己蹉跎大半生,再获施展抱负的机会,行将就木的李德林“枯木逢春”,焕发了新生命,而他的运气不止于此。

府主登基称帝,御宇天下,作为佐官的李德林,居然又回到了权力中枢。

这是天大的机会,也是最后的机会,李德林不敢掉以轻心,决心全力以赴。

天子年富力强,极有主见,有宏图伟略,不喜谄媚,多谋擅断又多疑,本来是很难伺候的,但李德林发现这位居然喜欢“讲道理”,臣下只要讲道理能讲赢,对方就会听。

这种奇怪的性格是怎么回事,李德林不清楚,他不到三十岁便举秀才入邺为官,历仕高齐诸帝,后来齐亡入周,在武帝、宣帝朝为官,又历隋主杨坚,从没见过像当今天子如此性格。

李德林这几年,谏言多得天子采纳,任中书令以来,兢兢业业,政绩斐然,他知道自己的本分是什么,也知道天子需要他坐做什么。

现在,天子需要马前卒,在政事堂贯彻自己的意志,所以李德林毫不犹豫冲锋在前,而天子昨日给他的杀手锏,威力真的很大。

虽然李德林对于火轮船突然有如此神速的进展有些吃惊,甚至有些怀疑,但他觉得以天子的为人还有过往表现来看,是绝对不会骗人的。

火轮船实用化的巨大好处,李德林能想到,尚书令李允信和其他人自然也能想到。

即便他们想得不够细,当手中刚拿到的资料,已经将火轮船的各种用法都介绍了一遍,让阅读者们看得激动万分。

有了火轮船,从广陵到夏口,只要十日时间,无论是运粮、运货还是运人,都大有可为。

有了火轮船,日后官军征伐辽东、高句丽,大量物资能以低运输成本运抵辽东。

有了火轮船,交州的粮食,可以轻松的经由叶榆水运抵南中昆明,支撑更多的驻军,养活更多的移民。

有了火轮船,从广州出发的军队、商队,可以轻松进入上游的邕州总管府、容州总管府、桂州总管府地界,甚至沿着牂牁水,从东南方向进入南中。

同理,从广州出发的商队,带着大量蔗糖、香药等岭表特产,经由浈水北上抵达大庾岭下,节省大量运输成本。

火轮船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多到政事堂里的宰执们,已经无法想象这一消息传出去后,百姓对朝廷的信心会暴涨到何种程度。

百姓对朝廷有信心,那么朝廷接二


状态提示:第一百七十三章 火轮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