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大明的脊梁>第324章 要走了
在于为臣,而他的长处则是在朝廷,治理天下。

从一个傀儡皇帝到现在短短的一年不到的时间里成为一个掌管了一半朝廷权利的他来说竞价有着属于自己的骄傲。

.......

思南。

短短的半个月,思南已经完全的变了样子。

此时,已经秋末冬至。

本事一个萧瑟的季节,但是思南却没有一点儿萧瑟的样子。

思南县城已经构建出了一个大概的轮廓,比之以前,整整大了三倍,其中城墙、主要街道、甚至一些关键之地都已经打好了地基,就等着在此基础上修建了。

而城外,瓷窑的火就根本没有停过,从六盘水那边走水路源源不断的运来的煤炭都露天的对方在数十座瓷窑后面.....而且码头上已经不是以前的那般冷清,每天都有着几艘或者是来艘的大船在这里上货,然后驶向蜀中、河南....等地。

在其他地方,开荒也早已经被提上了日程,无数的土地被开坑了出来,一把把山火有目的的燃烧着上面的枯叶,等到明年开春一定是一片肥沃的土地。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城内,还是城外,甚至在一些土地相对密集的地方,已经有这许多民房群开始建造,每一座房子都是一模一样,整整齐齐,的排列在这片土地上。

“杨铭,听说你要去广东了!”刘仪已经在五天前回来了,当然他并不是一个人,他终于如愿以偿的带着他的老妻回到了这片土地上。

只不过两个儿子和老父却无论如何都不想过来,毕竟他老父已经六十八岁了,这样一位老人是根本经不住四处颠簸的,所以家里留下二子,一来是在家用功读书,二来也有着照顾老父的意思。

“嗯!估计还有几天朝廷的天使便应该到了!”杨铭叹息了一声,对于思南,他有着非同一般的情感。

从一个鸟不拉屎的偏僻之地,发展成现在的样子,他不知道经过了多少的努力,而这一切刘仪都看在眼里。

要说思南的变化,刘仪甚至可以直接写出一本传记出来,只不过这已经没有半分必要,他对于杨铭的本事到了现在已经有了一个清楚地认知。

这是一个根本就没办法用常理来衡量的人。

如果以前有人说杨铭是在吹牛的话他很有可能欣然赞同,而现在,他已经麻木了,就像杨铭给他说只要身在广东,他仅凭一县之地便能获盐数百万石一样,他根本就不会去怀疑。

当然,他会立即想到这些盐巴如何去用。

他现在已经形成了一种反射。

“难道你就不担心你创造出来的这大好局面被某些人给付之一炬?”刘仪瞪着一双老眼看向杨铭,他已经想到了朝廷的安置。

那就是从他地派遣官员道思南任职,杨铭去了广东,他这个县臣恐怕是要回京城了,毕竟来思南他要干的事情也算是干完了,该捞的名望和资历也到手了,拿着他在思南的份子钱在京城置办些家产也能勉强度日,虽然比上不足,但是比下绝对有余。

“呵呵!”杨铭笑了笑,就着山坡上的草地,也不嫌脏的便坐了下来,对这刘仪道:“你以为朝中那些大佬会随便安排一个人来这里?”

“不会!肯定不会!无论是县令还是县臣,又或者是咸尉,照老夫看都会重新换人!”刘仪虽然以前当得是清流官,但是当了十多年这官场上的规矩可谓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这三个位置其实就是三方势力的人马,他们到这里说的好听是接盘杨铭的事物为思南某福,说的不好就是来捡功劳的。

思南现在基本上所有的安排都已经有条有理的进行,无论是百姓还是山民,都万众一心的发展,这样的一个地方只要当官的不傻,不自作主张的瞎指挥,相信,只要三年期一满,一个教化发展之功那是跑都跑步掉的。

因此,刘仪这是为杨铭有些可惜了。

这样的功劳绝地会给杨铭甚至他自己带来更大的利益或者名望。

“咱们是该走的时候了!刘大人,难道你就没看明吗?这些功劳咱们三人是挣不完的,有人来接手,对于我们来说也并不是坏事!”杨铭笑着道:“还有个好消息忘了告诉你,这次广东之行,恐怕我们又要在一起了!”

“嗯?”刘仪一惊,他原本以为自己是要回京城的,而且作为一名六品官员,难道还去给杨铭当县臣不成?

虽然他并不看重官位品阶,但是....朝廷,便有着朝廷的规矩,显然这样的安排极其不合理。

杨铭似乎看出了刘仪的疑虑,继续朝他笑道:“朝廷自然有朝廷的考虑,况且思南这边咱们该做的事情都做了,身为朝廷官员,牧民一方,为其勤劳总算有了一些成绩。上对的起皇恩,下对得起黎民,中间咱们无愧于心!去广东在我看来比在思南更好,如果一年能为朝廷带来数百万石的盐巴,我想百姓的嘴里终归会多出几分味道才是!”

其实杨铭的意思刘仪又何尝不懂?

他只不过是有些感叹罢了!

在思南四个月时间,思南的每一天的变化都在他的眼中看着,思南的成长,思南的繁华.....这且已经深深地印入到了他的血脉里。

就像许多思南人早就已经把他们两人当成了思南人一样,他们都是思南的骄傲!

甚至,在思南这边,不仅是杨铭,就连他刘仪在好多家庭里面的神龛上都有着他们两人的长生牌位。

杨铭的牌位叫做:善财神,而他刘仪


状态提示:第324章 要走了--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