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捺钵王朝>第二章 午夜蹄声
捣蛋或心存不善的人,当面背地不时称他为笨蛋、傻瓜。耶律贤是契丹第三朝皇帝世宗的儿子,母亲是正宫萧皇后。在他之前有大哥二哥,可他是嗣子。因为大哥刚生下来就不幸夭折;二哥虽然比他大一岁,但是汉族后妃所生,按照契丹祖制是没资格继承皇位的。如果赶上太平年代,贤本可以安安稳稳继承皇位。可是三岁那年发生了一场政变,父皇母后惨遭叛党杀害。堂叔耶律璟率兵讨伐并消灭了乱党,之后自己便堂而皇之地坐了金銮殿。为了表示慈悲宽仁和对死去皇帝的尊敬,也可能是为了洗脱和叛乱有关的嫌疑,耶律璟收养了堂兄的遗孤,把他养在自己的父亲太宗皇帝留下的宫帐永兴宫里。

宫帐并不是皇帝住的宫殿,而是相当于皇帝封邑的领地。契丹皇帝有一项特殊的财产制度,从一登基开始就建立自己名下的宫帐。也就是一个拥有土地金钱、人口军队等丰厚财产的私人小王国。就像贵族拥有头下采邑公主拥有私人汤沐邑一样。宫帐在皇帝生前负责扈卫营役,皇帝死后,宫帐视他的余威而有的维持不变,有的被分割缩小。遗下的宫帐供养皇帝的后宫遗眷、嫡庶子孙、祭祀皇陵和供奉家族墓地。每个宫帐除了有一个大本营,还有分散在各州的土地和人马。换句话说,皇帝的子孙即使继承不了皇位,也有一份祖业可以安身立命奉祀祖先,可以过上比一般皇族亲贵更加富足的安逸生活。

世宗的宫帐叫做积庆宫。按照情理,他的遗孤如果继承不了皇位就应该养在这座宫帐。可是皇帝却特别下命要把贤养在永兴宫。让贤感到虽然衣食无忧,却是寄人篱下,好像随时都有无数双眼睛在监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耶律璟夺走了本该属于贤的皇位,可是他没有丝毫内疚,贤也不敢因此而痛恨堂叔。因为契丹皇位本来就是像拧麻花一样在璟和贤所属的两支皇族血脉中交叉传递的。这就要重新追述到契丹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和他的儿子们。

阿保机生了三个儿子,长子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幼子耶律李胡。耶律倍被立为太子。可是阿保机死后他的皇后述律平成为摄政掌权的太后,她偏爱次子,将皇位强行交给了耶律德光。德光于是成为第二朝的太宗皇帝。耶律倍被逼无奈,逃离祖国投奔中原后唐,后来客死他乡。太宗死后,太后想让幼子李胡继位。可是她年老势衰,众臣反对她的安排,辅佐倍的儿子耶律阮登基。这就是第三代的世宗皇帝,也就是贤的父皇。世宗追尊耶律倍为“让国皇帝”意思是太宗的天下是父亲让给他的。从此帝系分为让国皇帝系和太宗皇帝系。契丹开国至今五十三年,皇位继承历经四代,都是在让国和太宗两系血脉中轮替。到现在为止太宗一系占了上风。让国系只有一任世宗皇帝,而且只有短暂的四年半;太宗系当了两任,他自己和他的儿子当今皇上,加起来将近四十年。除了中间短暂的不到五年,皇位始终在太宗一系传递。本来皇位还有可能在这一枝中世世相传。可惜的是耶律璟贪酒嗜猎,不近女色,没有子嗣。不过耶律璟有个一母同胞弟弟,这就是比他小七岁的太平王耶律罨撒葛。皇上曾经对这位御弟寄以厚望,把朝政全都托付给了他。可是罨撒葛野心勃勃急不可耐,也许是因为朝政败坏不忍坐视,等不得哥哥死后接班就策划叛乱篡权。结果是惨遭失败贬窜西北。可是皇上对他并没有恩断义绝,不但没有痛下杀手,还保留了他的王爵,连一级都没有贬。这就使拥戴他的人没有死心,还遥遥以为希望继续效忠。

失去父母的祜祐寄人篱下,加上性格懦弱,耶律贤从小就被宫中其他天潢贵胄的孩子们欺负,连伺候他的下人有的也白眼相加。懂事以后逐渐听说了自己的身世,他更是总感到有人想要干掉自己,随时提心吊胆害怕遭人暗算。

年长的那位是个汉人,名叫韩匡嗣。他出身于一个既显赫又卑微的家族。父亲韩知古是战争中沦为奴隶的俘虏。凭着聪明和机遇在需要汉人帮助的契丹朝廷飞黄腾达。官至左仆射、中书令,死后封为佐命功臣。匡嗣本人从小入宫里当差,给大他七岁的太祖皇帝阿保机的幼子耶律李胡做伴当。李胡曾被封为皇太弟,是他的二哥太宗皇帝的备位储君。如果这个安排成为现实,匡嗣一定会步他父亲的后尘青云直上。可惜一场政变打破了梦想,李胡的侄子当上了皇帝。落魄皇叔心有不甘而计划谋反,失败后被抓进监牢,后来庾死狱中。韩匡嗣本来凭着祖荫好歹做到了太祖庙守将,也算是踏入了仕途。却因受到李胡案牵连罢官免职打回原形。他靠着擅长岐黄之术游走于王府豪门,重新寻找机会。贤从小体弱多病,离不开药罐和医生,韩匡嗣凭着医术出类拔萃又尽心尽力常为贤诊病调护。贤大婚之后自立门户,韩匡嗣索性投入府中。除了医术高明,他还足智多谋又广有人脉,贤逐渐对他产生了深深的依赖。于是韩氏便成为贤大事小事都离不开的左膀右臂。刚才飞龙使女里冲进营地第一个去找的人就是他。现在他已经成了贤阿哥府中年纪最长的首幕。

骑马走在右前侧的是韩匡嗣的第四个儿子名叫韩德让。匡嗣生了十三个儿子,各各生龙活虎,然而最让他满意和骄傲的就是这个老四。德让不但善解人意胸有沟壑而且生得玉树临风面如美玉,继承了韩氏一族才貌兼备的最佳遗传。贤有个比他大


状态提示:第二章 午夜蹄声--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