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明末之虎>第一百九十四章 俘虏安置
多恶事,却只能劳改的话,却是只管吃住没有薪资的,这样的话,这些女子与老弱,该如何活命呢?”

陈子龙还未说话,李啸接过话来说道:“这事不急,且看到时,有多少这样因为丈夫要劳改而没有薪资待遇的妇人与老弱,另行安排亦是不迟。”

各人闻言,皆是点头,这时管毅站起身来说道:“李大人,此次我军出征,损失亦多,却可首先从流寇中招揽部分兵力,以补充我军损失。”

李啸点点头,同意了他的看法:“卧子说得是,本官在想,可跟上次收纳张献忠部一样,从这批俘虏中,吸收一万名身体素质不错,但入伍不久,恶习不深之辈,选入我军中,先统一从辅兵干起,待思想教育工作强化完成后,再选入各类战兵之中。”

李啸说完,便对管毅交待道:“那这项甄选俘虏选入我军之事,就由管毅你来安排吧。”

“大人放心,学生一定会尽心办理此事,并加强思想教育,让他们早日成为我军战兵的合格一员。”管毅大声应诺。

管毅说完,铁龙城总管吴亮,以一种试探的语气,对李啸说道:“大人,现在只剩下8万6千人壮男要安排了。学生在想,何不趁现在有这么多壮劳力之际,大力扩充铁龙城的钢铁冶炼与生产,却可以消化吸收大量的俘虏呢。”

李啸眼睛一亮,忙问道:“现在铁龙城中,从事钢铁生产的人数以及生产设备情况,却是如何?”

吴亮忙道:“禀大人,现在铁龙城中,有高炉3座,炒炉2座,每天能至少产熟铁3万6千斤。所产熟铁,主要供锻冶场使用,生产各类盔甲、武器、以及生产生活用具。另外便是用于制造震天雷之类火器外壳用。”

吴亮顿了顿接着说道:“整个铁龙城中,所用工人情况大致为,挖矿队3000人,磨矿、洗矿以及运输2000人,操作高炉与炒炉的工人3000人,而锻冶场中8000男工,5000女工,弹药厂男工200名,女工300人,投石机制造厂男工300人。”

听到这里,李啸立刻对吴亮说道:“吴总管,这样的吧,现在人力与资金皆是充足,把铁龙城的钢材生产翻了一倍吧。”

吴亮脸上笑容堆起,忙道:“学生亦是这般作想。这样一来,铁龙城中共可建高炉6座,炒炉4座,每天的熟铁产量,将可达到7万2千斤呢,若有这般钢铁产量,整个大明北部各省,我军的钢铁产品皆可完全供应矣。”

李啸笑而不语。

他知道,要知道明朝工商业达到鼎盛的万历中期,一年的全国总共出铁量,也不过18万吨,铁矿消耗40至45万吨左右。

这个数字,听起来很多,但与现代中国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要知道在当代中国,早在2007年时,一年的钢铁总产量为48966万吨,与明朝相比,堪称天地之别,亦不为过。

而现在自已一天的钢铁产量,有72万斤,也就是36吨,那么,按一个月产20天计算,一个月的产量是720吨,一年的产量,则可达8640吨。

李啸的铁龙城,一年的钢铁产量,虽在现代中国微如毫芥,却亦足以傲视整个明朝各地的铁场与工坊。

而据现代中国探明,单县的铁矿蕴藏量,富集矿脉便有1亿五千万吨,足以供自已开采几十代了,李啸完全不必为矿石不足而发愁。

在李啸的沉思之际,吴亮犹然喜孜孜地说道:“若是这般安排,则挖矿队可增加到6000人,磨矿、洗矿以及运输人员,可增加到4000人,操作高炉与炒炉的工人,亦再增加3000人,而锻冶场中8000男工,5000女工,可至少在这个基础上翻倍,达到男工1万6千人,女工1万人!”

李啸笑道:“若是这般,可从俘虏中选取多少人力?”

吴亮忙答道:“禀大人,包括各道工序用人数量,若再扩大锻冶场规模,至少可将2万5千名壮男俘虏,选为劳工,另外所需的女工,亦可解决相当多的妇人工作问题。”

李啸点头笑道:“甚好,吴亮这项工作,就由你去安排。”

接下来,李啸规定,要安排的人员,与上次安排张献忠部一样,这最苦最累的挖矿工作,便是那些犯下罪行最重的流寇担任,罪行稍轻者,则去干碎矿与洗矿工作。

这些俘虏,都是属于劳改性质的义务劳动,除了包吃住外,没有任何工资待遇,每天都在监工的皮鞭下干活,算是为他们犯下的罪行,所进行的救赎。

接下来,选出比磨矿队与洗矿队的俘虏们,罪行又要轻些的俘虏,把安排他们成为操作高炉与炒炉的炼钢工人,正好满足扩建高炉与炒炉所需要的人力。并且,为了使他们工作更加尽心尽责,除了包吃住外,另外还给他们每月2钱银子的工资酬劳。

最后,罪行最轻的俘虏,则进入锻冶场中当学徒工,每月工钱为3钱五分银子。

李啸打算,不论在任何时候,都要给俘虏们分了个三六九等,从而人为制造待遇差别,可以有效地防止他们抱团,使他们就算想要反抗,也无法形成凝聚力。

这2万壮男安排下去后,李啸突然想起一件事,他问吴亮道:“吴先生,现在单县城外,那15万亩荒地,可曾开发成桑田出来?”

吴亮一愣,忙回答道:“暂时还未有,因为这一年来,钢铁生产才刚刚步入正轨,这些荒地,却还未来得及开发。大人之意,莫非是想开发这些荒田,来安置这些俘虏么?”

李啸点头道:“正是此意。


状态提示:第一百九十四章 俘虏安置--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