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汉末召虎>第六百四十四章 叹息
之首,他可以辞去朝廷的尚书令,但却不能推卸张辽交给他的责任。

对于他这样的人而言,已经逃避过一次,如今绝不想再逃避一次。

唐氏忍不住又问了一句:“那夫君是在为大将军担忧麽?”

荀彧嘴角露出苦涩,摇了摇头,话没有说出来,实际上他是为天子而叹息。

天子刘协聪慧,但毕竟年轻,眼界不足,为董承蛊惑而谋算大将军,却根本看不清形势

事实上从天子执意从长安回都雒阳后,放弃了关中,交由张辽掌控,加上张辽原本掌控的并州与河东,可以说,整个雒阳的安危和朝廷的存亡都在张辽一念之间。

如此情形下,张辽没有任何逾越,反倒是刘协和董承反过来算计张辽,荀彧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是谁给了他们信心?

如果他们把张辽当作董卓之流看待,以为除掉张辽就能万事大吉的话,那他们就想错了。

荀彧深知,张辽对手下将领和兵马的掌控远远不是董卓、李傕之流可比的,高顺、典韦、赵云无不为张辽效死,那些兵马更不是乌合之众,一旦张辽出了任何差错,朝廷的麻烦就大了,雒阳很可能被愤怒的将士移为平地谋算他的人更是绝无生路!

而且张辽在朝臣中威望很高,他身边有一大批跟从的能臣,朝廷若害张辽,即便那些兵马被掌控,朝臣也会有大半离心。

想到这里,荀彧忽然又有些明白了,或许正是因为张辽权势和影响力如此之大,才令天子和董承寝食不安,亟不可待的谋算张辽。

对此荀彧只能叹息,如果天子有光武皇帝的襟怀和气度,与张辽君臣相得,必然能开辟一个盛世,得一千古佳话。

荀彧能肯定这一点,是因为他了解张辽,如果刘协不负张辽,那么张辽就绝不会负了刘协,肯定尽心辅佐,因为张辽对权势并不是那么看重,对皇权也不会觊觎。

可惜没有如果。

可惜,可叹。...看书的朋友,你可以搜搜“”,即可第一时间找到本站哦。


状态提示:第六百四十四章 叹息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