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中华武将召唤系统>第五百九十六章 鲁国又蹦出来了
,一直在修葺浙州边境以及福州边境的各座城池,把这两州所有邻近鲁国的城池,都修成了一座座边境要塞,还在这些边境要塞当中,布置了超过两百万军队,结果刚开战了四天,两州的边境防线就全面告急,这让张明奇气的真想拔刀杀人。

要知道张明奇当初之所以敢出兵西南五州,就是因为张明奇认为有了浙州和福州的这条边境防线,以及十七个卫的守军,足以挡住鲁国几倍军队的入侵,可惜现实却给了张明奇狠狠的一个巴掌。

不过张明奇知道,现在不是自己发脾气的时候,自己必须冷静,张明奇深吸了一口气沉声说道:“既然边境的第一道防线守不住了,那么就命令十七个卫剩余的部队,立即退入浙州和福州的第二道防线,上次鲁国军队入侵,我们东南厢军能凭借第二道防线能挡住鲁国数百万军队,这次也一定能挡住!”

谋士唐焱随即建议道:“主公,现在鲁国军队再次攻入了浙州和福州,如果我们还与破虏军争斗西南五州的控制权,我们东南厢军就将面临两线作战,属下建议立即让钦州和雷州的几个军团撤回东南,增援浙州和福州的第二道防线,毕竟东南七州才是我们东南厢军的根本,一旦东南七州有失,后果将不堪设想。”

张明奇叹气说道:“本大都督真是有些不甘心,不过唐先生说的对,东南七州才是我们东南厢军的根本,传本大都督的命令,让钦州和雷州境内的第二军团和第五军团的所有部队,以及第三军团和第六军团的残余部队,立即赶赴浙州和福州的第二道防线,至于西南五州……等我们东南厢军腾出手来再说吧!”

其实张明奇心中明白,这次东南厢军撤离钦州和雷州,西南五州很可能会被破虏军吞并,东南厢军想把西南五州再夺过来,可就不太容易了。

目前钦州境内的一城九郡,已经全部落入了东南厢军之手,钦州州牧刘笃在前不久突然病故,刘笃麾下的军队随后就纷纷向东南厢军缴械投降,把州牧刘笃最后掌控的一城两郡,全都献给了东南厢军。

而在雷州境内,雷州州牧林承依然控制着一城四郡,东南厢军只攻占了雷州其他的七个郡,与州牧林承的军队,依然处于僵持的局面。

刘基很快就得到了鲁国再次入侵浙州和福州的消息,不久之后又接到了东南厢军撤离钦州和雷州的消息。

这个时候刘基当然不会与东南厢军客气,马上就带领近卫军团和陌刀兵的主力,进入了钦州境内,接收钦州的一城九郡。

破虏军依靠着近卫军团的五个骑兵旅,以及配给步兵的大量驽马,仅仅用了八天的时间,就基本上占领了整个钦州,随即刘基又带兵进入了雷州境内,五天之后,破虏军就夺下了雷州五个郡的地盘。

雷州州牧林承在东南厢军撤离了雷州之后,派兵收复了之前被东南厢军从他手中夺取的两个郡,这样一来,雷州的一城十一郡,其中有一城六郡都掌控在州牧林承的手中。

雷州州牧林承在东南厢军进入雷州之前,拥有大约二十六万的军队,经过与东南厢军的几番大战,林承手中原来的二十六万军队,只剩下不足十五万,不过林承依靠着自己在雷州的威望,从自己掌控的州府乐东城以及各个郡县,征召了超过九十万的青壮男丁帮助守城,这让东南厢军的第二军团,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才攻占了雷州州牧林承手中的两个郡,现在东南厢军一撤走,这两个郡随即就又被州牧林承夺了回去。

林承心里非常明白,这次破虏军南下,其实就是来与东南厢军争夺西南五州的,所以在林承麾下军队夺回了两个郡之后,本来林承的军队完全有机会在破虏军进入雷州之前,再夺下雷州另外五个郡的地盘,不过林承考虑到可能因此触及了破虏军的底线,直接忍住了趁机把整个雷州收入囊中的诱惑。

破虏军在夺下了雷州的五个郡之后,并没有继续进犯雷州州牧林承所控制的一城六郡,雷州州牧林承为人正直、宽厚仁义,并且爱民如子,在雷州有着巨大的声望,不然也不可能轻易就征召了超过九十万壮丁,帮助他抵抗东南厢军的入侵。

刘基考虑到林承在整个雷州的巨大声望,才没有直接派兵吞并了林承手中的一城六郡,不过这次刘基带兵南下,可是准备把西南五州都变成破虏军的地盘,所以刘基派出了使者,赶赴雷州州府的乐东城,希望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让林承主动交出雷州的一城六郡,以及手中所有军队的指挥权,刘基承诺可以让林承继续担任雷州州牧之位。

目前西南五州之中,横州和钦州已经完全落入了破虏军的掌控当中,雷州也有五个郡被破虏军所控制,只有桂州和郁州,因为东南厢军还没有来得及入侵这两个州,所以破虏军暂时也没有进入这两个州。

桂州拥有一城七郡,总人口大约在八百万左右,桂州境内的各方势力,经过几年的混战,只剩下了两个势力,分别是桂州州牧贾鹏和桂州长顺郡太守关骞,州牧贾鹏控制着桂州的一城四郡,拥有大约二十二万军队,长顺郡太守关骞控制着桂州剩余的三个郡,拥有大约十四万的军队。

郁州拥有一城八郡,总人口也在八百万左右,郁州境内目前也只剩下了两大势力,分别是郁州州牧何斌以及郁州昭觉郡太守萧逊,州牧何斌控制着郁州的一城三郡,拥有大约十八万军队,昭觉郡太守萧


状态提示:第五百九十六章 鲁国又蹦出来了--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