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日月当空照中华>第七六六章 东林问题

不管是邱瑜、张慎言也好,还是这个刘之凤也好,都是登第入仕较早的人物。

与张溥、夏允彝、陈子壮、黄道周、吴伟业等等这些人物一样,都是东林党在崇祯年间比较活跃的新晋人物。

之前,崇祯皇帝曾经借着推行开海通商的机会,以及借着整顿两京勋贵的机会,已经把活跃在南都和江南的那一批东林党大佬,比如什么郑三俊、钱士升、钱象坤、钱谦益、张延登,以及王应熊、王尊德等等人物,将他们罢官的罢官,贬官的贬官,流放的流放。

京师朝堂这边的东林人物,也没少收拾,比如说高宏图、惠世扬等人。

但是,北京这边的朝堂之上,尤其是督察院和六科廊之中,仍然有不少东林党的底层骨干在活动,比如六科之中的吏科都给事中张慎言,比如督察院中的这个刘之凤。

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并不想一开始就一刀切,把东林党里的所有人物不分良莠地全部清除。

毕竟其中有不少人物在满清入关之后,还是坚持抗清了的,其中一些人的表现,即使称之为可歌可泣也不为过。

所以,他还是要观察观察,这些后世名列东林党的东林小人物到底如何。

如今看来,在东林党中的一帮子不太出名的人物中,这两个人喜欢空发议论的臭毛病虽然还是没改,但却算是可以改造使用的了。

张慎言也好,刘之凤也好,这两个人都是东林党人物在朝中的骨干分子,但却算得上是表里如一的东林党人物了。

也就是说,他们不是钱谦益、惠世扬那种欺世盗名的伪君子。

若是太平盛世,这种喜欢犯颜直谏,喜欢给皇帝挑毛病,激扬文字指摘朝政的人,是不可缺少的。

但是在崇祯皇帝的这个时代,这样的人在朝中却多多少少是个麻烦制造者。

这样的人,罢官削籍或者干脆杀了,肯定是不行的,你没有理由。

再者,人心和民意还是很重要的。

如今这位崇祯皇帝虽然不太在乎名声,但是也不想把自己真的变成人人叫骂的昏君。

与此同时,这样的人,也不能重用。

因为他们又臭又硬不知变通而且喜欢专门给皇帝找茬挑刺的脾气,也没法重用。

因为要是把他们放到更加重要的位子上,那么党争的问题恐怕马上就会被他们挑起来。

这可不是崇祯皇帝如今想看见的局面。

既然这样,那就只好外放到边鄙之地,去任职锻炼了,这也算是眼不见心不烦了。

当然,若是现在的宣大还是过去的宣大,若是现在的漠南还是过去的漠南,他当然不敢把这么重要的地方交给这些并不懂得地方实务的人去管理,谁知道他们去了那些地方会给自己制造多少更大的麻烦呢。

但是现在毕竟不同了,漠南的威胁解除了。

宣府和大同两地如果说还有什么威胁的话,那也就是流贼或者民乱的威胁了。

在如何对待乱民的这个问题之上,即便是最不可救药的东林党分子,也是与朝廷坚定地站在一起的。

所以如今将他们派过去,崇祯皇帝很放心。

而且如今的宣府和大同等地也没有多少复杂的军政民政事务需要铁腕人物坐镇。

现在这些地方的当务之急,是从山东、河南、山西、陕西乃至两淮等地招募流民,办理屯田事务。

而这些安民抚民的事务,正是这些天天把生民百姓挂在嘴上的东林党人哭着喊着要朝廷去做的。

如今交到了他们的手上,让他们亲自去做,他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去做,不把它做好?

做好了是他们的本分,一旦做不好,岂不是说明他们之前说得头头是道的治国理政的言论都是纸上谈兵、坐而论道?!

崇祯皇帝也想把如今仍在朝中的东林党大佬撵出去,比如钱龙锡、刘鸿训、刘宗周、何如宠等人。

但是这些人如今都是名满天下的正人君子,在没有明显过错的情况之下,你把他们撵出去,又能把他们放到地方上的哪里去?

督抚也好,布政使、按察使也好,这么重要的位置,也不能给他们。

那么不给个位置,单纯就是一句话免官或者让他们致仕,这么干也不合规矩啊?

所以,如今这个崇祯皇帝也很难,不是想干的事情都可以毫无顾忌地干。

只有在维持朝局基本平稳的前提下,他才能步步为营地去推进他想做的所有事情。

比如礼部侍郎何如宠这个东林党的人物,这一次就被崇祯皇帝接着册封琉球国王的名义打发到琉球去了。

原本册封个琉球国王,并不需要大明朝廷派出去一个礼部的侍郎前往,实际上一个内阁的中书舍人或者六科的一个给事中,就可以充当册封的使者。

但是崇祯皇帝把这个规格给提高了,一方面要让如今朝中的高层之中有人了解一些海外的情况下,另一方也是先把朝中的东林党势力进一步稀释一下。

包括之前被派到了朝鲜并且从此之后常驻朝鲜传播儒学的张溥等人,同样是崇祯皇帝基于这个考虑而做出的决定。

这个世界上,没有纯粹的垃圾,所谓的垃圾,其实都只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

张溥这个人儒学造诣深厚,换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特别能忽悠。

崇祯年间,东林党人推动的很多朝野活动,都是这个张溥牵头策划和煽动起来的。

如今他被崇祯皇帝作为大明的常驻使节


状态提示:第七六六章 东林问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