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宋缔>第四百二十一章皇帝亲临

一国之君对官员最大的尊重莫过于参加他的葬礼,在大宋享受过这种荣誉的只有太子太傅王旦,但今日卫真县黎德润却也得到这种荣誉,一大早百姓们就聚集在县城的长亭外等候。

官家居然为黎德润这样的从六品知县事亲自参加葬礼!

这让原先许多对朝廷不满的人闭上了嘴,当地从路一级道府一级的官员全数赶来,就连周琦和那帮陷害黎德润的官员也不敢例外。

百姓们望着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快意,这些害死黎青天的罪魁祸首就要遭到官家的惩罚,朝廷派来的人在传达过官家前来为黎德润送葬的消息同时也说出了陛下会严查黎德润一案,这让百姓们看到了希望。

在任何一个时代百姓都见不得好人蒙难坏人逍遥的事情。

赵祯坐在马车中,朝廷的大部分官员依然留守东京城,他只带了一些刑名老手前来,为的就是把案件查的水落石出给百姓一个交代,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三才在平稳的马车中端起茶壶给赵祯的茶杯中续上茶水,皇帝的马车宽大平稳,茶水并没有多少洒出,赵祯接过润了下嗓子道:“让包拯前来见驾。”

包拯现在是有名的青天,当年监军明如明镜,之后权知开封府更是井井有条,断案入神,这也使得许多外地的百姓前来告状,包拯是来者不拒……惹得外地州官大为不满几次上疏参奏与他。

但赵祯的御批很简单:“汝能断案公道,辨明是非,百姓又何必千里迢迢赶往东京城寻包希仁主持公道?”

那些上疏参奏的官员一时间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上奏,但在不久之后便请求朝廷派遣包拯手下能干的刑席前去帮忙,赵祯大笔一挥的便同意了,知道自己的短处并说出来并不是什么坏事。

自开封府一府分三衙之后,一大批的刑名出现,甚至还被授予了品级,这是难得一见的事情。

赵祯这是在鼓励他们努力钻研,从古至今刑名都是一件相当重要的科目,只不过这种所谓的“小事”被历代帝王所忽视,赵祯岂能懈怠?

马车还在前进,但速度变得又快又稳,不是车夫的技术有多高超,而是进入卫真县境内后,原本的土路被平稳的水泥路所替代,这条路便是黎德润带领百姓修建的。

卫真县虽属毫州治下,但距离应天府只有短短的百里之遥,有了这条水泥路速度还能更快,赵祯坐在车上暗叹一个好官的枉死。

地方官员不需朝廷下公文便能自主的向当地大户筹借钱款带领百姓来修路,这在大宋并不少见,但黎德润是没有参杂一旦私利在其中的,不为政绩,不为名声,只是单单的想让百姓过的更好。

赵祯一路上早就翻看过黎德润的官志,对他的一举一动了若指掌,当初他向自己检举州官的时候,赵祯便打算提拔他,可他拒绝了。

一句“以同僚不法而自上其位,何以做官,做事,做人?”赵祯至今记忆犹新。

赵祯相信他是一个不输与海笔架的好官,海瑞甚至都比不上他,黎德润并没有像海瑞一样自己节俭也让家人受苦。

相反他把家人照顾的很好,黎德润家中兄弟姐妹甚多足有六七人,这样的家族也不小,他在时常常接济亲友,善待妻子,奉养父母,没有让任何人受苦,这是最为难得的。

赵祯看人是多方面的,因为他信奉辩证之法,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但在黎德润身上他几乎找不到缺点,如果硬要说缺点便是他刚过易折的脾气和对自己太过苛刻。

但这何尝不是他的优点呢?

百姓们见之喜,士人们见之敬,不法之徒见之惧,赵祯从不远处前来迎接皇驾的百姓身上便看得出来,他们的身上几乎都是披麻戴孝,脸上的表情也多是痛苦之色。

包拯站在皇驾之下,赵祯让他上车,与君同乘是一件相当尊荣的事情,包拯想了想还是上车了,赵祯指着车厢中的固定在地上的凳子道:“马上便要到卫真县了,朕传你来是想问问,你打算如何办案?”

包拯躬身到:“起奏陛下,黎德润的官志臣已经看过,只需走访卫真县全境便能得出他是否为百姓和朝廷做事,不过臣觉得有些多余,长亭的百姓应该就能说明黎德润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赵祯点了点头道:“是啊,百姓如此爱戴黎德润也远远出乎朕的意料,无论老幼,无论富贵,无论亲疏,解释披麻戴孝,可见黎德润的人品,官品。朕要你查的是周琦等人,你可有把握?”

包拯信心满满的说道:“臣有把握,他们绝无脱罪的可能!”

国法是赵祯制定的,那他也要遵守游戏的规则,必须要以证据定罪,否则不能以皇帝的金口玉言弄死周琦等人,虽然赵祯在心中已经把这些人砍了不知多少回……

法度这种东西一旦要建立起来,便能难推翻,赵祯就是要利用黎德**事,向天下人表明大宋对贪官污吏的严惩,同时也告诉天下人,大宋的法度即便是皇帝也不能轻易更改。

这是在为以后的帝王打下基础,给皇权套上一个小小的枷锁,形成祖宗之法,后世子孙不可过于利用皇权泛滥行事。

包拯岂能看不出赵祯的用心?

“陛下以身作则,后世之君定当谨遵!”

赵祯笑了笑并不说话,封建王朝的延续都是有始有终的,赵祯不相信大宋能永远长存,但只要延续华夏文明的火种这就够了,他所能做的只有在他活着的时候把大宋经


状态提示:第四百二十一章皇帝亲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