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汉末皇戚>第三百六十章 士为知己者用
定天下之名,也要为主君平定忧心之事才行。

现在,面前的这些汹涌而来的叛军,便是他的主君心忧之事,是他关羽必须要解决的,即使他解决不了,也要死于解决的路上。

当年晋国侠客毕阳的孙子豫让给范、中行氏做大臣,但并未受到重用,于是他就投效知伯,得到宠信。后来韩、赵、魏三国瓜分了知伯的土地,其中赵襄子最痛恨知伯,把知伯的头盖骨拿来作饮器,这时忠心的豫让逃到山里说:“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仇矣。”以此来表明他誓死也要为自己的主君智氏报仇的信念,甚至他后来终生都是在为这个誓言而努力,从未改变初衷。

豫让在表明心志后,便决定矢志杀赵襄子,然而赵襄子毕竟已实为一国之君,刺杀其人,何其难也。之后,豫让思来想去只能“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涂厕,欲以刺襄子”,未遂被释,后又“漆身为厉,灭须去眉,自刑以变其容,为乞人而往乞”,这般自残,以至于到了“其妻不识,曰:‘状貌不似吾夫,其音何类吾夫之甚也’”的地步,之后又“吞炭为哑,变其音”,从此实实在在变成了另一个人,而他所做这一切,也只是为了能够刺杀主君智伯仇人赵襄子,为主君报仇而已。

虽然最终豫让几番刺杀皆未成功,没能为其主君复仇,最后甚至也只能剑刺赵襄子王袍,从而用刺王袍来代替刺杀赵襄子,留下“拔剑三跃,呼天击之曰:‘而可以报知伯矣’”的千古佳话。但无疑这份情感令人敬佩,以至于即使豫让刺杀的是赵国之君的赵襄子,赵国的忠义之士在听说豫让事迹以后,也都是落泪,为其惋惜不已。

如今,关羽在话语里引用当年豫让所谈,已经明确了心中之志,今日便是他关羽已命为赌,效忠大汉,效忠主君之时,“虽万千人,吾往矣”。君以国士待吾,吾当以国士报之!君以路人待吾,吾以路人报之!君以草芥待吾,吾当以仇寇报之!

这便是他关羽之志,效命主君,前方纵有万难,也不堕其志。

叛军这一次攻势再无前几番杂乱,毕竟没有弓弩威胁,他们可以毫无顾忌的汉军肉搏一番。此刻他们的脸上映着的都是复仇的怒火,他们要把面前的这波让他们丢尽颜面的汉军就此屠略,以消心头之恨。甚至他们后方的各部渠帅,这时候也不再催促他们去救火了,反而叫嚣着让他们将这些汉军斩杀,实在是关羽这数百人阻击几千叛军,让叛军丢尽了颜面。

眼看得对面叛军这次集结凶猛,攻势越来越近,关羽手握长刀,已经准备对左右做最后之遗言,却听闻后方一声大喊:“云长,速速后撤!”

那声音关羽熟悉不已,是他河东乡党,小弟徐晃之声,他按理说应该一直留守于太守伏泉身边才是,现在他来了,那就说明太守来了,换而言之,这是伏泉命令。

脑中一刹那间将事情想得通透,关羽连忙谓左右大喝:“撤!”说完,自己并未立即走,而是持刀静待叛军到来,他爱惜麾下兵卒,此时撤退,自然不会第一个退,要退也要等麾下兵卒皆退,他才会后退。

当然,关羽不退,他那几个亲兵也不会退,汉军这面,很快便剩下一幕关羽带几人为百余扶着伤兵的残兵断后的情景。那边叛军见此自然不会就此无视关羽所部的撤退,毕竟让关羽从容撤退,他们的火气如何能消?

叛军纷纷加快脚步前去追击,对他们来说,面前关羽所带的几名兵卒,此刻也就是螳臂当车而已。只是就在叛军嚎叫着进攻之时,漫天的箭矢突然而至,而这一次,箭矢比之关羽阻击他们所发出的箭矢还要多,一下子就把叛军前面数百人的位置彻底覆盖。

“啊!啊……”无数叛军的叫喊声纷纷响起,靠在后面侥幸没有被弓弩射到的叛军,只见得面前的同伴们纷纷倒地,身上都插着无数箭矢,看那些箭矢的数量,估计这些人即使不死也就剩下半条命了。

正当这些叛军短暂失神时,前面有传来一阵阵大声的“杀”声,只见似乎有数千汉军嚎叫着向他们杀来,随他们攻势而来的是又一波令人窒息的箭雨矢雨,显然汉军的援军到了。而汉军的援军当然不会是其他部队,只能是伏泉留在山谷焚烧那叛军十二万余兵卒粮草的近千余兵卒,此刻他们出来,只能说明叛军的粮食即使他们现在去救,估计也救不了太多了。

已经彻底烧了叛军粮草,那么接下来对于伏泉来说的事情,也只有一个,那就是赶走叛军其他地方的援军到来前突围而已。

汉军阵中,伏泉冷眼目视前方,对身边传令兵道:“令徐晃、严颜所部速速攻破前方叛军,黄忠所部断后,令各部不得恋战,随大军突围。”

“诺!”

有了生力军的好处很明显,更何况此刻打的是早就在夜里费劲了气力攻破关羽所部的叛军兵卒,上有弓弩为助,下有刚刚放完火,士气正锐的汉军精锐,那些叛军兵卒一下就被打懵了,根本顶不住汉军这一波如潮水般的攻势。

很快,叛军里便有兵卒崩溃后撤,面对几百人,他们几千人都不能攻破,现在汉军有几千人,他们哪里能对抗?

后撤的结果就是一个,大败而归而已,伏泉见此连忙令各部兵马就地驱赶败兵,不要过分赶杀,因为这些叛军所逃的方向也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来时所经过的三座营寨而已。

正如伏泉


状态提示:第三百六十章 士为知己者用--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