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绝境中的第三帝国>第两百章 731部队的杂种们

波兰战场上,已经处于大幕即将落下的思考。

远东战场上,一场血腥的对决却刚刚进行到最高潮。

原本以为苏军装甲部队已经是强弩之末的荻洲立兵发现,他从一开始就错误的按日军的标准来估计了苏军的装甲实力。

的确,全日本陆军是好不容易才攒出了一支成编制的装甲师团。可别人苏军虽然前期也只调动了一个成编制的装甲旅,但这并不意味着朱可夫手上一共就只有一个装甲旅啊!

关东军第一坦克师团的奋力一击,在朱可夫调来的四支装甲旅一赶到战场后,很快就被打的哭爹喊娘,并逐步出现了崩盘的趋势。

没办法,别人苏军的t-26坦克,不但火力猛,而且数量多。反观被日军当做宝贝的第一坦克师团,放在德国,那就是一支不入流的装甲部队。放在苏联,那也最多被算作比三流装甲部队略为顽强一点的准二流部队。

关东军手中的装甲部队,按荻洲立兵的原计划,凭着数量优势跟苏军的一个装甲旅周旋一下,倒也还是可行的。

可这一旦遇见朱可夫随后一次性调来的四支新锐装甲旅,立刻就表露出疲态来了。

可是现在关东军手上唯一靠谱的反坦克武器“重拳手铳”,早就已经耗光了。再打下去,仅靠步兵的自杀式进攻来阻挡苏军的装甲部队,明显是不现实的!

无奈之下,虽然明白第一坦克师团绝非苏联装甲部队的对手,荻洲立兵还是只能让他们定在前面,好让撤下来的部队重新修整补充,得到一丝喘息的机会。

荻洲立兵不是蠢货,可他的对手却更加精明。

此时,朱可夫已经开始整师整师的大量投入步兵,进一步加强前沿部队的火力密度与兵力优势。虽然苏军也因此出现大量伤亡,可这一切,对于财大气粗的朱可夫来说都是完全可以承受的。

只要能够对关东军保持连续不断的饱和进攻,朱可夫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远东就将迎来一场大捷!

................

“将军!”一位身穿土黄色军服的关东军中校忧虑的对第6军的军长荻洲立兵汇报道:“第一坦克师团已经是精疲力尽,如果我们再不能给他们及时支援,我们或许就将永远失去大日本帝国唯一的一支坦克师团了!”

“我知道!”荻洲立兵皱着眉头摆了摆手,用嘶哑的声音道:“第2飞行集团团长嵯峨彻二中将又集中了3个战斗轰炸中队,不顾损失的前去支援第一坦克师团,可是你看有效果吗?”

“没有效果,苏联的空军根本没有我们留下太多轰炸的机会。”中校低着头回答。

看着这名在曾经叫嚣进攻苏联的人中,最狂热的一名中校,荻洲立兵暗暗叹了口气。或许,这名中校现在才算正真明白了曾经的他有多天真。而以前自以为可以战胜苏联的那个自己,又何尝不是天真到了愚蠢的地步。

荻洲立兵集合了军部的全部军官,拿出一纸命令对着向他们道:“关东军司令部已经命令我们停止攻势,进行战线整顿。”

顿了顿后,荻洲立兵猛地提高音量道:“可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输了!司令部已经决定向诺门罕前线再度调兵。并从关内调来了独立野战重炮联队,从奉天、北安、齐齐哈尔等地调来反坦克速射炮中队,给23师团补充武器和兵员,增加飞机和车辆。”

“另外!”荻洲立兵面露寒光的咬着牙,认真的一字一顿道:“石井细菌部队也已经做好了准备。现在,他们才是我们正真的秘密武器。”

说完,荻洲立兵便招呼一名从本部代号731部队调来的军医上前解说。

这么尖嘴猴腮的军医露出恶心的笑容,对着军官们笑嘻嘻的报告道:“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共计22.5公斤的伤寒、霍乱、鼠疫、鼻疽等细菌。一旦把这些都撒入哈拉哈河的河水中,即便苏联人在强大.......嘻嘻嘻........他们也将病倒在我们的细菌攻势下。”

“啪!啪!”荻洲立兵带头拍了两下手,微笑道:“都听见了吧,我们正真的杀手锏这才刚刚使出来。等苏联人都病倒了,关内调来的重炮联队与反坦克速射炮中队也该运到我们这里了。那时候,敌弱我强,胜利必将落入我关东军的手上!”

听到荻洲立兵之前所说的第三个秘密武器,居然是石井部队的细菌,许多军官们都感觉到了一阵阵寒气。那个恐怖的秘密部队,终于要下手了吗?!

日本的石井部队,一直都是日军中最隐秘,最危险的存在。

他们对外称关东军防疫给水部,但却做着与“放疫”完全背道而驰的勾当。

在这支拥有超过3千人编制的秘密部队中,居然还不乏存在大量的高学历医生们。

可就是这群本该救死扶伤的人,不但不去好好利用学到的知识造福人类,反而整天残忍的用活人作细菌试验,研究着全世界都会讳忌莫深的反人类研究。

最无耻的是,日本这个国家,居然对这样的研究大力支持,把虐待战俘,把使用平民与俘虏做人体试验这种事,看做是一件划算的买卖!?

在华夏,日本人已经为了他们的实验数据,大言不惭的残害了无数无辜人民。至今为止,在石井部队的实验室内,已然留下无法安息的三千冤魂!

为什么穿越后的莱因哈特明知与日本夹击苏联将减轻德军未来的负担,却总是无法跨过心里那道坎,接受日本人热情的合作提议。

状态提示:第两百章 731部队的杂种们--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