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绝境中的第三帝国>第八十二章 贫油方案

直到莱因哈特离开意大利,他都没有对墨索里尼提起半点有关利比亚油田的消息。

虽然利比亚的油田相对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州的开采难度小得多,埋得也不算特别深,含量还很大。

不过现在的莱因哈特知道,在意大利认清自己实力之前,德国与意大利的任何合作都会被这个贪婪的国度索要无穷无尽的利益。与其现在就和意大利展开利比亚的石油合作,倒不如等意大利栽了几个小跟头,德国发展的更强大时,再把利比亚的合作项目拿出来。

当然,莱因哈特也不忘给意大利这个只具备小油田的国家适当提供支持。在莱因哈特立刻罗马的第二天,意大利副总理罗西就拿到了莱因哈特提供的一份坐标。

随即,罗西亲自带着5000名黑衫军地毯式连夜搜查了意大利北部山区的那个坐标。果不其然,莱因哈特提供的大概坐标里封藏着3000桶石油。

虽然没有证据证明这是意大利皇室藏起来的石油。但是,罗西还是在莱因哈特的指示下联系了意大利皇室,索要了整整1吨黄金的封口费。

在白色恐怖弥漫的意大利,做贼心虚的意大利皇室忍痛付出了这1吨黄金的代价,买了一个平安。

这1吨黄金最终被罗西忠心的上交给了墨索里尼,取得了墨索里尼近乎绝对的信任。实际上,墨索里尼本人也没有拿到这1吨黄金。黄金只不过是以墨索里尼的名义,加到了意大利本来就不多的黄金储备里。

现在的意大利虽然还是不够强大,但相比历史上的同一时期已经有了更多的黄金储备和石油储备。虽然两项增加的量不算巨大,但也足够让意大利多出一个装甲师了。

..........

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州北部,整整10座产量惊人的油田已经开始大量出产石油。

身为德国石油部长的迈尔斯简直无法相信,莱因哈特的预言如今都已成真。

原本对莱因哈特口中存在于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州北部的油田,迈尔斯是抱着尽力而为的想法去试着开采的。

且不说这片油田区的含量,是否真的如同莱因哈特说的那样庞大。仅仅是那2000米的深度,就不是现在的技术可以轻易开采的。

等到实际开采工作开始的时候,迈尔斯才知道,负责开采工作的莱因集团已经掌握了一种新的石油开采技术——注水式开采技术。

其实,这种技术本质上并不困难。提出这种技术的莱因哈特,只不过是借用了后世中国开采大庆油田的发明。

具体流程就是往油层中注水,提高地层的压力,通过提高压力,相当于把油从地层中用水挤出来,而后再把石油分离提取。

这种新式技术在当时的世界上,可以说是最先进的采油技术。然而,这种技术的实施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有时候,许多技术的革新,仅仅就是思维上的一次创意。科技含量未必很高,但效果却往往不错。通过穿越的优势,莱因哈特轻而易举的拿出了这份由来自东方的创意,为德国提前创造了一个庞大的油田。

有了这个存量超过5000万吨,足以支撑德国开采30年以上的大型油田。德国的陆军就不用为了石油而制定抢夺资源的占领计划,德国的装甲部队就不用在每次出击前考虑油料的限制,德国的空军可以更肆无忌惮的出击,德国的海军可以安心的多次出航训练。

德国的国防军,也可以进一步提升部队的机械化程度。要知道,历史上的德国之所以没有实现大规模机械化,甚至大量使用马匹牛车参与运输,并不是汽车产能不能提高,而是石油供应不充分造成的。

所以,这样一个突破历史的新油田,可以说是莱因哈特穿越后做出的最大政绩。这个油田,直接给了莱因哈特胜利的底气。没有的油料的限制,德国的许多名将都能放心大胆的制定行军方案,德国的工厂可以几乎不设上限的生产坦克,突击炮,军用运输汽车......

铁矿石除了苏联的进口,瑞典也能大量提供给德国。只有石油的数量,才是限制德国机械化程度的最关键原因!

现在,这个关键瓶颈被莱因哈特轻易突破了,剩下的,就只有闷声发大财一件事需要德国去做。

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州的石油,现被当做秘密保护。由于党卫军对油田周边地区的封锁,此刻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州油田的规模还是一个未知秘密。虽然英国与法狗政府得到了蛛丝马迹的线索,但两国却无法判断出这个油田区的规模。

基于对德国历史油田情报的分析,英法两国都不觉得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州会有一个易于开采的大型油田。否者,德国人早就开采了,还何必费尽心机进口远在美洲等国的石油。

“迈尔斯部长,我们石油部这次应该是立大功了吧。”一名石油部门的年轻公务员,正满脸兴奋的向迈尔斯汇报:“整整10个大型油田,我们部门再也不用费尽心机去进口石油了。”

“立功?”迈尔斯白了这位年轻公务员一眼道:“从发现油田到出资开采,哪一个关键部分不是别人莱因集团出的力。就算立大功,也是莱因集团立的大功。我们石油部不过是锦上添花,协助他们的开采工作罢了。”

年轻的公务员用羡慕的目光说道:“莱因集团的董事长真了不起,既赚了大钱,还当了英雄。结果到最后,我们国家石油部却成了配


状态提示:第八十二章 贫油方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